【來 源】 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藍,草大青或爵床科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植物馬藍或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蓼藍或馬鞭草科落葉灌木路邊青的葉或枝葉。
【藥 材】 多皺縮,有時破碎,完整者呈長圓形至倒卵形,長5-8cm,寬3-5cm,似桃葉而較寬闊;先端鈍突,基部漸狹窄,全緣,呈波狀,稍有黃色毛茸,主脈黃色,亦有稀疏的毛茸,葉柄扁平,長約1cm,有托葉鞘,邊緣有稀疏長毛,質脆,氣微臭。
【性味歸經】 苦,咸,大寒。歸心,肺,胃經。
【功效作用】1.清熱解毒:主治心胃熱毒上攻,咽喉腫爛,口舌生瘡,熱毒瘡瘍。2.涼血消斑:可用于熱入營血,熱毒發斑,高熱神昏3.用于溫邪入營,高熱神昏,發斑發疹,黃疸,熱痢,痄腮,喉痹,丹毒,癰腫。目前臨床常用于流感,腮腺炎,肝炎,腦炎等多種病毒性疾病。
【中藥用法】 10-15g。
【注意事項】 苦寒敗胃,脾胃虛寒者忌服。
附:板藍根
為菘藍或馬藍的根。本品功用和大青葉相似而長于解毒散結利咽,善治大頭瘟,頭面紅腫,咽喉腫痛。用量10-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