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科目】:紅辣蓼, 班焦草, 辣蓼草, 辣尿草.蓼科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或下部伏地, 高達90cm(厘米), 稍粗壯, 分枝稀疏, 莖節膨大, 莖通常呈淡紅紫色, 全株散布腺點及毛茸.葉互生, 廣披針形, 基部楔形, 先端漸尖, 葉表深綠色, 有八字狀的黑斑, 葉鞘薄膜質, 口緣生長刺.花淡紅色, 頂生穗狀花序, 下垂狀.花被5片, 雄蕊7~8枚, 子房上位, 1室.瘦果有三棱, 外包宿存萼.
【生態分布】:產我國南北各地; 多生于溪邊, 山坡濕地, 村落城鎮庭園中也有生長(花秋季開放).
【藥用部分】:根、莖、葉入藥, 夏秋季采收.
【作用功效】:性味辛、溫, 有小毒.能祛風濕, 通關竅, 散瘀, 解毒, 殺蟲, 止血.
【用量用法】:5~6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