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Auriculate Swallowwort Root
【異 名】 飛來鶴、白何首烏、何首烏。
【來 源】 為蘿摩科植物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的塊根。
【植物形態(tài)】 蔓性半灌木,有乳汁。莖被微柔毛。葉對生,心形至廣卵形,長、寬3-12cm,下面被微毛。聚傘花序傘房狀,有花達(dá)30朵,總梗長達(dá)10cm;花萼5深裂;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內(nèi)面被微柔毛;副花冠裂片5.橢圓形,肉質(zhì);雄蕊5,花藥頂端具1膜片;柱頭圓錐形,頂部2裂,骨突果雙生。種子頂端有白色絹質(zhì)毛。花期9-10月,果期11月。
【草藥產(chǎn)地】 生于山坡林下、路邊;或有栽培。主產(chǎn)江蘇。
【采 收】 10-11月挖根,洗凈,曬干。
【藥 材】 根類圓柱形或長紡錘形,有時切成薄片,直徑1.5-3.5cm;表面淡黃棕色至灰棕色,有明顯的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栓皮可成片剝落。質(zhì)堅硬,斷面類白色,粉質(zhì)。微有香氣,味初甜后苦。
【藥用價值】 含磷脂酰膽堿(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s)及C21甾甙等。
【性味歸經(jīng)】 性微溫,味甘、微苦。
【功效作用】 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止心痛。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昏眼花、失眠健忘、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筋骨不健、胸悶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