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蟲病早期癥狀是內科主治醫師考試輔導資料,衛生資格考試吧整理傳染病學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復習資料供大家參考復習:
絲蟲病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急性期
1.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
不定時周期發作,可能每月或數月發作一次。發作時患者畏寒發熱,全身乏力。淋巴結炎可單獨發生,而淋巴管炎一般都伴有淋巴結炎。局部淋巴結腫大痛疼并有壓痛,持續3~5天后,即自行消失。繼發感染,可形成膿腫,淋巴管炎以下肢為多,常一側發生,也可兩腿同時或先后發生,其癥狀是沿大腿內側淋巴管有一紅線,自上而下蔓延發展,稱為“離心性淋巴管炎”。炎癥波及毛細淋巴管時,局部皮膚出現彌漫性紅腫、發亮,有灼熱燒感及壓痛,類似丹毒,稱“丹毒樣性皮炎”俗稱流火,持續2~3天消退。
2.絲蟲熱
周期性打寒戰,高熱,持續2天至1周消退。部分患者僅低熱但無寒戰,在屢次發作后,局部癥狀才漸漸顯露,出現腹痛者,多數是因為腹膜后淋巴結炎所致。
3.精囊炎、附睪炎、睪丸炎
常見于斑氏絲蟲病。患者自覺由腹股溝向下蔓延的陰囊疼痛,可向大腿內側放射。睪丸及附睪腫大,陰囊紅腫壓痛,一側或二側精索可摸及1個或數個結節性腫塊,有壓痛,炎癥消退后縮小變硬。可伴有鞘膜積液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4.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綜合征(肺型絲蟲病)
由發育移行的未成熟幼蟲引起的過敏反應所致。表現畏寒、發熱、咳嗽、哮喘、肺部有炎癥陰影,痰中有嗜酸性粒細胞和夏科一登雷登結晶,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20~80%),血中微絲蚴多陰性。少數尚可出現蕁麻疹及血管神經性水腫等。
(二)慢性期
1.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腫大是由于炎癥及淋巴結內淋巴竇擴張所致,且常伴淋巴結周圍向心性淋巴管曲張。見于一側或兩側腹股溝和股部,局部呈囊性腫塊,中央發硬,穿刺可抽出淋巴液,有時可找到微絲蚴,易誤診為疝。
2.淋巴管曲張
淋巴管曲張常見于精索、陰囊及大腿內側。精索淋巴管曲張可互相粘連成條索狀,易與精索靜脈曲張混淆。陰囊淋巴管曲張可與陰囊淋巴腫同進存在。
3.陰囊淋巴腫
由于腹股溝表淺淋巴結和淋巴管阻塞,致陰囊腫大、表皮增厚似桔柑皮狀,可見有透明或乳白色小水泡,破裂后有淋巴滲出或乳糜液滲出,有時可查到微絲蚴。
4.鞘膜腔積液
多見于斑氏絲蟲病。可發生一側或兩側。輕者無明顯癥狀,積液多時,陰囊體積增大,呈卵園形,皮膚皺折消失,透光試驗陽性,穿刺液離心沉淀可找到微絲蚴。
5.乳糜尿
此癥狀為斑氏絲蟲病常見癥狀。病人淋巴管破裂部位多在腎孟及輸尿管。臨床呈間歇性發作,隔數周、數月或數年再發。發作前可無癥狀或有畏寒、發熱、腰部、盆腔及腹痛股溝處疼痛,繼之出現乳糜尿。乳糜尿易凝固,可堵塞尿道,致排尿困難其他甚或出現腎絞痛。
6.象皮腫
多見于馬來及斑氏絲蟲病晚期。感染后10年左右發生。常發生于下肢,少數見于陰囊、陰莖、陰唇、上肢和乳房。開始呈凹限性堅實性水腫,久之皮膚變粗增厚、皮皺加深,皮膚上有苔蘚樣變,癘狀突起等變化,易繼發細菌感染形成慢性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