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護理學】鉤蟲病的最主要臨床特點是
A.鉤蚴性皮炎
B.貧血
C.肝功能異常
D.消化系統紊亂
E.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綜合征
學員提問:請問老師講解一下好嗎?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B。
貧血是鉤蟲病最突出的表現。由于成蟲以口器咬住腸粘膜吸取血液,并經常更換咬吸點,同時分泌抗凝物質使傷口不斷流血,長期漫性失血造成鐵及蛋白質的損失,引起缺鐵性貧血及低蛋白血癥;在重度感染后3~5 月可逐漸出現嚴重的進行性貧血,病人有頭昏、眼花、耳鳴、乏力、勞動后心悸、氣促、記憶力減退、表情淡漠、皮膚蒼白或呈蠟黃色等癥狀。長期嚴重貧血病人心臟可呈一般性擴大,心前區有吹風樣收縮期雜音,心率增速和血壓降低(舒張壓為甚)。貧血屬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嗜酸粒細胞大多增高。骨髓鐵粒細胞顯著減少或消失,血清鐵和鐵蛋白濃度降低。
【外科護理學】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徑
A.骨科手術后感染
B.開放性骨折繼發感染
C.經血液循環播散
D.經淋巴循環播散
E.鄰近軟組織感染直接蔓延
學員提問:請老師解釋答案C。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C。
急性骨髓炎以骨質吸收、破壞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為主。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如膿液早期穿入骨膜下,再穿破皮膚,則骨質破壞較少;但膿腫常在髓腔蔓延,張力大,使骨營養血管閉塞或栓塞。如穿出骨皮質形成骨膜下膿腫后使大片骨膜剝離,使該部骨皮質失去來自骨膜的血液供應,嚴重影響骨的循環,造成骨壞死。其數量和大小,視缺血范圍而定,甚至整個骨干壞死。由于骨膜剝離,骨膜深層成骨細胞受炎癥刺激而生成大量新骨,包于死骨之外,形成包殼,代替病骨的支持作用,包殼上可有許多孔洞,通向傷口形成竇道,傷口長期不愈,成為慢性骨髓炎。經血液循環播散是其最主要的感染途徑。
【社區護理學】肉、肉制品發生腐敗變質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使用亞硝酸鹽
B.加工方法不當
C.多環芳烴化合物污染
D.微生物污染
E.農藥殘留
學員提問:請老師解釋答案D。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D。
任何食物,在常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后都會變質。醫學.教育網.原創有的發霉結塊,有的腐爛發臭,有的變酸等。
引起食物變質的主要原因有3 方面:
1.微生物作怪。環境中無處不存在微生物,食物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過程中,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只要溫度適宜,微生物就會生長繁殖,分解食物中的營養素,以滿足自身需要。這時食物中的蛋白質就被破壞了,食物會發出臭味和酸味,失去了原有的堅韌性和彈性,顏色也會發生變化。
2.酶的作用。動物性食物中有多種酶,在酶的作用下,食物的營養素被分解成多種低級產物。平時看到的飯發餿、水果腐爛,就是碳水化合物被酶分解后發酵了。
3.食物的化學反應。油脂很容易被氧化,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氧化后的油脂有怪味,如肥肉會由白色變成黃色。
根據上述解析可得知此題選D。
【婦產科護理學】26歲農村婦女,停經40周,宮口開全24小時,在當地試產2 天失敗,急診入院,診斷為G1P0,孕40周,先兆子宮破裂,滯產。入院后行剖宮產術,由于胎頭入盆較深,術中取胎頭時子宮沿切口向右撕裂,術中修補子宮撕裂口,術后24小時取除尿管后患者訴說,在自行排尿的同時陰道流水,清亮。
(問題)若亞甲藍試驗見陰道流出液清亮,靛胭脂試驗流出藍色液體,則應診斷為
A.膀胱陰道瘺
B.尿道陰道瘺
C.膀胱尿道陰道瘺
D.膀胱宮頸陰道瘺
E.輸尿管陰道瘺
學員提問:老師不懂此題答案意思,請解釋。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E。
亞甲藍(又名美藍)試驗:目的在于鑒別是膀胱陰道瘺還是輸尿管陰道瘺,亦可用于辨別肉眼難以看到的極小瘺孔。方法:生理鹽水200mL加入消毒的亞甲藍溶液3~5滴,注入膀胱,夾住導尿管,擴開陰道,見到藍色液體經陰道壁小孔流出者為膀胱陰道瘺、尿道陰道瘺。如從宮頸流出者為膀胱宮頸瘺或膀胱子宮瘺。流出清亮尿液考慮輸尿管陰道瘺。可做靛胭脂試驗或膀胱鏡檢查以確診、定位。若陰道內無藍色液體流出,拔導尿管后藍色液體迅速從尿道排出,則壓力性尿失禁可能性大。
【婦產科護理學】關于產后抑郁的描述,錯誤的是
A.產后抑郁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
B.是一種精神病
C.有家族傾向
D.可表現出自我傷害行為
E.與孕期不良生活事件有關
學員提問:請問B為什么不對,老師請解釋產后抑郁的癥狀及治療,謝謝!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B 。
抑郁癥并不是精神病,所以B是不正確的。
產后抑郁是指產后出現的以抑郁為主的短暫情感紊亂。表現為從短暫的心境低落到伴有焦慮和恐懼的嚴重抑郁,對嬰兒及其丈夫的漠不關心、敵意,以及睡眠紊亂等。
多數產后抑郁癥患者經過治療或適當干預后會有較好的預后,對孩子不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目前,治療產后抑郁癥的主要方法:
1.在分娩前要防止局部或全身感染。
2.盡量避免不良生活壓力或者負面事件對產婦的刺激。
3.對抑郁癥狀明顯,尤其是有自殺傾向的病人要到精神衛生機構進行抗抑郁藥物治療或者住院治療。
4.心理支持,對產婦尤其是初產婦,要利用母親、婆婆、醫護人員的育兒知識,使她在心理、育兒能力等方面得到支持。
5.使產婦認識到產后抑郁癥不會給自己或嬰兒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以減輕其心理壓力。
6.心理治療,對輕度癥狀患者可以進行心理治療。
【健康護理、護理管理、感染護理】一度菌群失調屬于
A.比例失調
B.可逆性失調
C.移位菌群失調
D.不可逆性失調
E.原位失調
學員提問:老師為什么A、E不對呢?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B。
原位菌群失調:原位菌群失調是指正常菌群雖仍生活在原來部位,亦無外來菌入侵,但發生了數量或種類結構上的變化,即出現了偏離正常生理組合的生態學現象。根據失調程度不同,原位菌群失調可分為三度。
一度失調:在外環境因素、宿主患病或所采取的醫療措施(如使用抗生素或化學藥物治療)的作用下,一部分細菌受到了抑制,而另一部分細菌卻得到了過度生長的機會,造成某些部位正常菌群的結構和數量發生暫時性的變動,即為一度失調。失調的因素被消除后,正常菌群可自然恢復,臨床上稱這為可逆性失調。
二度失調:正常菌群的結構、比例失調呈相持狀態;菌群內由生理波動轉變為病理波動。去除失調因素后菌群仍處于失調狀態,不易恢復,即具有不可逆性。多表現為慢性腹瀉(腸炎)、腸功能紊亂及慢性咽喉炎、口腔炎、陰道炎等,臨床常稱為比例失調。
三度失調:原正常菌群大部被抑制,只有少數菌種占決定性優勢。發生三度失調的原因常為廣譜抗菌藥物的大量應用使大部分正常菌群消失,而代之以過路菌或外襲菌,并大量繁殖而成為該部位的優勢菌。三度失調表現為急性重病癥狀,如難辨梭菌引起的偽膜性腸炎。白色念珠菌、綠膿桿菌和葡萄球菌等都可能成為三度失調的優勢菌。正常菌群的三度失調亦稱菌群交替癥或二重感染。
相比較還是可逆性失調更為準確。所以此題應該選擇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