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期特點
兒童生長發育一般遵循由上而下、由近到遠、由粗到細、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律。同時具有三大特點:兒童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而有階段性的過程;各器官系統發育不平;具有個體差異性。
(一)新生兒期從出生臍帶結扎開始到出生后滿28d為新生兒期。這一時期小兒經歷了解剖、生理的巨大變化,因其生理調節和適應能力不夠完善,本期小兒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小兒初生時,大腦皮質結構和功能尚未成熟,只有靠天生的、固有的非條件反射(ak能),以保證機體與外界環境的最初平衡,如覓食反射、防御放射等。
(二)嬰兒期出生到滿l周歲前為嬰兒期,又稱乳兒期。此期是小兒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需要供給充足的熱量和營養素,但此期小兒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飲食失當易出現消化能紊。此時給予小兒適當的刺激可促進其感知覺及運動、語言功能的發育。此期小兒獨立性比初時有顯著增強,是小兒與照顧者建立信任的關鍵期。
(三)幼兒期1周歲到滿3周歲前為幼兒期,又叫學步期,是人生的第一個轉折期。此期小兒體格發育比嬰兒期緩慢,但在語言、動作、心理方面有顯著發展。前囟閉合、乳牙出齊、學會控制大小便、飲食由乳汁逐漸過渡到成人飲食。活動范圍漸廣,接觸周圍事物增多,但識別危險的能力不足,使意外傷害的發生率增多。此期小兒開始希望獨立完成每一件事,如果受到阻礙將導致其懷疑自己的能力,產生羞愧和疑惑。幼兒期的小兒對是否符合道德行為的認識取決于其后果是被表揚或被懲罰。
(四)學齡前期3周歲到人小學前(6~7歲)為學齡前期。此期小兒體格和智能發育更趨完善,能精細地分辨物體的粗細、軟硬;能以自我為中心辨別上下、前后、左右方位,有初步的時間概念;能做比較復雜的動作,語言和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小兒以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去探索周圍的各種未知事物。這種主動的行為如受到抑制則易產生內疚感。此期兒童的個性和道德情感已初步形成,各種意志品質在逐步發展,如果兒童完全理解行動的目的,并對該項活動有較濃厚的興趣,就有較好的表現,此時是培養小兒這種良好的習慣及意志品質的好時機。
(五)學齡期從入小學(6~7歲)到青春期之前(女孩ll~12歲,男孩l3~14歲)為學齡期,是兒童行為發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時期。此期小兒除生殖系統外其他各器官系統的發育在此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智能發育更為成熟,故而此期是s],JL接受各種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時期。此時小兒也表現出積極勤奮的態度,力求將事物做得完美。如果得不到支持將使其產生自卑感,并進而影響以后的生活和學習。在此時期,tbJI,的道德觀從為得到別人的贊同而遵守社會習俗,發展為理解什么是紀律法律,為維護社會秩序而遵守法律。依靠書面語言的幫助,兒可更精確的掌握概念,進行判斷、推理、發展抽象思維能力。此期疾病的發病率降低,但應注意預防近視、齲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