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嘔吐:是指胃內容物和一部分小腸內容物在消化道內逆行而上,自口腔排出的反射性動作,是消化道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
新生兒:
①新生兒解剖生理原因。
②胚胎時期各臟器分化和發育的異常。
③胎兒出生時的刺激。
④新生兒嘔吐中樞發育不完善
嘔吐中樞位于延髓第四腦室基底部。
傳入神經主要為迷走神經、內臟神經、前庭神經、舌咽神經、視神經和嗅神經。
傳出神經為迷走神經、內臟神經、膈神經、腹肌脊神經、舌咽神經等。
嘔吐中樞鄰近呼吸中樞、自主神經中樞、涎核和前庭核,故在嘔吐前和嘔吐時常伴有面色蒼白、出汗、多涎、脈搏和呼吸頻率改變等現象。
二、幾種癥狀的分析
1.嘔吐注意其發生、表現和變化
時間和次數 嘔吐開始出現的時間和每天嘔吐的次數因疾病可有明顯差別。
新生兒生后數小時內開始吐咖啡色粘液和3歲幼兒反復嘔吐咖啡色物2年余顯然源于不同原因。前者可能誤咽母血所致,后者則食管裂孔疝機會較多。
食管裂孔疝
嘔吐特點:臥位時嘔吐明顯,可呈噴射性嘔吐,嘔吐物為乳汁,可含有棕色或咖啡色血液。
食管旁疝可發生胃潰瘍,偶爾可以出現胃壞死,需要急診手術處理。
2.方式
可呈溢出樣,如奶汁從新生兒口角少量流出;或自口內反流涌出;或從口腔大量吐出;或自口腔和鼻孔同時噴出。在新生兒期前者可能是生理性的,后者則多見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嘔吐特點:
時間:一般始于生后第二周左右。
性質:呈持續性、進行性,逐漸發展為噴射性嘔吐。
嘔吐物性狀:乳汁樣物,量多,有酸臭味,不含有膽汁。吐后饑餓感。
3.內容和性質
內容和性質 對診斷消化道梗阻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清亮或泡沫狀粘液、未消化的奶汁或食物 表示唾液下行受阻、梗阻在賁門以上。見于新生兒先天性食管閉鎖、各年齡組的食物炎所致的食管狹窄和賁門失弛緩癥等
食管閉鎖及食管氣管瘺
發生率:為1/3000-1/4500,早產兒約占1/3.
分型:本病分為5種類型,Ⅰ型、Ⅱ型胃腸道不充氣,Ⅲ、Ⅳ、Ⅴ型胃腸道均充氣。臨床上以Ⅲ型最多見,約占全部患兒的85%~90%.
表現為嗆咳、青紫及吸入性肺炎,甚至發生窒息。
下鼻胃管時受阻或由口腔內折回。
賁門失弛緩
多發生在青春期和成人,4歲前兒童僅占5%以下。
表現為間歇性吞咽困難,喂奶后可有乳汁溢出,體重增長緩慢。
鋇餐透視下可見食管擴張,賁門狹小,食管無或少蠕動波,食管內有時可見液平,胃內少或無氣體。
胃食管反流
臨床表現:嘔吐、食管炎、吸入綜合癥。
手術指征:
(1)持續內科治療6周無改善。
(2)復發性吸入性肺炎或有窒息。
(3)食管出血引起貧血。
(4)食管狹窄。
腸閉鎖
可有高位腸閉鎖及低位。
腸旋轉不良
在胚胎10周左右,中腸回納回腹腔的過程中,有一個從左向右逆時針方向的旋轉,中腸的旋轉中止于任何時候均可造成腸旋轉不良。
嘔吐特點:
一般在生后3~5天開始嘔吐,嘔吐可為間歇性,時輕時重,嘔吐物為乳汁,含有膽汁。
先天性巨結腸
首發癥狀為胎糞排出延遲、便秘、腹脹
多數在生后2~6天出現低位腸梗阻癥狀,出現嘔吐,次數逐漸增多,嘔吐物含膽汁或糞便樣物質?煞磸统霈F上述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