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每題1個得分點):以下每道考題有五個備選答案,請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1.甲狀腺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
A.T4
B.T1
C.T2
D.碘
E.T3
正確答案:E
2.預防哺乳期乳腺炎,哪項是不恰當的
A.積極哺乳,避免淤乳
B.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C.糾正乳頭內陷
D.保護乳頭皮膚,避免皮膚破損
E.經常清洗乳頭
正確答案:B
3.下列腹腔臟器損傷中,哪一種損傷造成的腹膜刺激癥狀最強烈
A.肝破裂
B.腎皮裂
C.胃破裂
D.結腸破裂
E.膀胱破裂
正確答案:C
4.女性,45歲,有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病史5年,近半月來上腹漲痛,間斷嘔吐。查上腹部膨隆,有振水音,宜選擇下列哪項治療
A.補液,胃腸減壓,留觀
B.補液,洗胃
C.急診胃大部切除
D.胃腸減壓,補液,洗胃,擇期行胃大部切除術
E.胃腸減壓,補液,洗胃,擇期胃空腸吻合術
正確答案:D
5.有關肝外傷的手術處理原則哪項是不恰當的
A.清除壞死肝組織
B.確切止血
C.阻止膽汁外溢
D.充分引流
E.處理肝損傷后就結束手術
正確答案:E
二、共用題干單選題(每個提問有1個得分點):以下每道考題有2~6個提問,每個提問有五個備選答案,請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6-8題共用題干)
男性,42歲,自覺上腹不適、惡心,2小時前突然嘔出大量鮮血,內有少許食物殘渣,心悸,大汗,面色蒼白。查體:神清,心率110次/分,血壓80/60mmHg,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指,肝掌(+)。實驗室檢查:Hb80g/L,WBC4×10/L,PLT50×10/L,TBiL89μmol/L
6.首先應考慮的診斷是
A.應激性潰瘍
B.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C.膽道出血
D.胃癌出血
E.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
7.首選治療方法是
A.急診行門腔靜脈分流術
B.急診行門奇靜脈斷流術
C.輸注精氨酸和支鏈氨基酸,防止肝性腦病
D.靜脈注射止吐藥防止再次嘔血
E.靜脈滴注垂體后葉素
8.最有助于明確嘔血病因的檢查是
A.腹部B超檢查
B.肝功能檢查
C.胃鏡檢查
D.上腹部CT檢查
E.同位素心肝血流比檢查
正確答案:6.E;7.E;8.C
三、案例分析題
11.患者,男,40歲,工人。
主訴:上腹部陣發性疼痛2天。
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天開始感上腹部疼痛,呈陣發性脹痛,無放射痛,無惡心和嘔吐,無嘔血及黑便,無畏寒發熱及黃疸。近期亦無明顯的納差、乏力或體重減輕。2日之內2次發作,疼痛可自行緩解。昨日到門診就診時,腹痛已緩解,因門診檢查發現上腹部包塊,故而收入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體檢:自然面容,營養發育好,皮膚鞏膜無黃染,鎖骨上淋巴結未觸及腫大,上腹部局限性隆起,腹軟,全腹無壓痛,上腹部、劍突下可觸及一包塊約15×10cm大小,質地韌,邊界清,活動度欠佳,無壓痛,腸鳴音正常,移動性濁音陰性,肛門指檢未及腫塊,指套未染血。
輔助檢查:
B超:上腹部、劍突下實質性包塊;肝臟呈脂肪樣改變。
CT:病變位于胃下、胃后、胰腺前方,為軟組織性腫塊影,邊界尚清,邊緣光滑,病變區周圍腸管受壓向兩側推移。病變區周圍腸管、胃只是受壓性改變,無實質性受累,病變與胃周圍間隙顯示欠清。但大部分瘤體與之分界清。橫結腸腸管牽拉,結腸無受壓的表現。
x線消化道鋇餐檢查:腫瘤位于胃大彎側,顯示有邊緣欠規整的充盈缺損,壁尚光滑,有僵硬的征像。
血常規:白細胞7.3×10/L,N0.66,紅細胞4.66×10/L,HB145g/L。
血淀粉酶:35U/L。
血生化檢查:肝腎功能無明顯異常,血糖7.16umol/L,電解質無異常。
腫瘤五項無異常(AFP、CEA、ca199等)。
免疫過篩:HBsAg(-),抗-HCV(-),抗-HIV(-)。
請問:
1.診斷及鑒別診斷。
2.進一步處理。
3.治療方案。
正確答案:
答案及解析
1.診斷:
橫結腸系膜或網膜的惡性軟組織腫瘤。以間質瘤的可能性大;
腫瘤與胃的關系確較密切,但腫瘤的主體位于胃腔外,不在胃腔內;腫瘤與結腸關系較密切,CT征像顯示,腫瘤較大,邊緣尚光滑,結腸無受壓的表現,相反示有牽拉的征像,橫結腸腸管受到牽拉,與其關系較密切。是否考慮橫結腸的腫瘤?根據所提供的資料分析,該病例不應為壁內生長的腫瘤,如果是,那么就要有腸梗阻的表現,而本例沒有,說明病變來源于系膜;綜合考慮,腫瘤與胃有較密切的關系,與橫結腸系膜來源較密切,提示病變來源于系膜與網膜的可能性大。因此考慮是來源于橫結腸系膜或網膜的惡性腫瘤,以間質瘤的可能性大。
2.鑒別診斷:
①胃或橫結腸間質瘤:間質瘤的特點,邊緣光滑的軟組織性腫塊,可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腫瘤內密度均勻。
②腹腔脂肪肉瘤:一般為多發性的,孤立性腫塊很少見,密度相對低一些。
③胃或橫結腸平滑肌肉瘤:平滑肌肉瘤多好發生壞死區,邊緣示有分葉,形態不規則。
④胃或腸系膜淋巴肉瘤:胃的淋巴肉瘤常位于大彎側,多靠近側端。腸細膜淋巴肉瘤多為多發性的。病人常有低燒。
3.進一步處理:
①胃鏡檢查或(和)內鏡超聲。
②腹腔鏡檢查與彩超引導下行穿刺細胞學檢查(注意:對惡性腫瘤氣腹壓力不宜太大。)
4.治療方案:
①治療目前仍以外科手術為主。包括種植轉移灶,能切除盡量切除,要求距腫瘤邊緣2cm即可,同時施行區域淋巴結清掃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復發。
②化療常用方案為阿霉素+順鉑(AD方案),臨床緩解率<10%,療效不佳。
③對于CD117和CD34陽性的,甲磺酸伊馬替尼(imatinibmesylate,STI-571;商品名Gleevec,格列衛)的效果很好,在目前是唯一安全有效的GIST藥物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