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醫師
一、專業理論知識
(一) 基本理論知識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包括耳、鼻、咽、喉、氣管、食道、顱底及頭頸部局部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識,耳鼻咽喉診斷學、耳鼻咽喉科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手術學、耳鼻咽喉神經外科學。
(二) 相關理論知識掌握與本專業密切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包括分子生物學、醫學統計學、影像學、免疫學、神經外科學、聲學、眼科學、頜面外科學、胸外科學等。
(三) 學識水平
廣泛閱讀專業期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吸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二、工作經歷與能力
(一) 醫療
1、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完成門診、急診、病房及其他臨床工作任務,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知識;能獨立處理臨床較疑難復雜危重病例(如:嚴重鼻出血、耳源性及鼻源性顱內并發癥、氣管食道異物、副鼻竇及鼻腔腫瘤、喉癌、嚴重頭頸外傷、耳聾、耳鳴、聲音嘶啞、眩暈、嗅覺障礙、頸淋巴結腫大、呼吸困難等),并能承擔院內會診;具有指導和組織本專業臨床工作的能力。
3、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具有熟練的技術操作能力,能完成或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完成本專業較大較復雜的手術,手術并發癥發生率低,效果滿意,醫療技術達到本地區先進水平。作為術者須完成下列手術(鼻側切開術、篩竇切除術、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上頜竇癌手術、Ⅰ~Ⅲ型鼓室成形術、縣雍垂腭咽成形術、喉全切除術及保留功能的喉癌手術、聲帶麻痹手術、頸淋巴清掃術)至少20例。
(二) 教學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住院醫師或協助指導1名研究生的經歷。
(三) 科研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學術會議的大會上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