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醫師
一、專業理論知識
(一) 基本理論知識基礎理論扎實,系統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如:耳、鼻、咽、喉、氣管、食管、顱底、頭頸部局部解剖、生理、病理學、耳鼻咽喉診斷學、耳鼻咽喉科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手術學、耳鼻咽喉神經外科學)。精通本專業某一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并在本專業領域有獨到的見解。
(二) 相關理論知識深入了解本學科相關的多學科基礎知識(如:分子生物學、醫學統計學、影像學、免疫學、神經外科學、聲學、眼科學、頜面外科學、胸外科學等)。
。ㄈ 學識水平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吸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二、工作經歷與能力
(一) 醫療
1、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思維開闊,勤于開拓創新,能從事開創性的臨床工作,有較強的管理能力,能組織安排本專業臨床工作,臨床經驗豐富,技術精湛,能處理復雜的臨床疑難重癥,能承擔院外會診,對復雜問題有較強的應變能力。
3、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有熟練的技術操作能力,能完成本專業較大及復雜手術,醫療技術達到省內先進水平;作為術者須完成下列手術(喉癌功能性手術、咽瘺修補術、喉氣管食管狹窄修復術、治療耳硬化癥的鐙骨手術、梅尼埃病手術、面神經減壓術腦脊液耳、鼻漏修補術、顱底手術、頸部腫瘤切除術)至少20例。
。ǘ 教學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門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和領導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或協助培養研究生至少1名的經歷。
。ㄈ 科研具有跟蹤本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的大會上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