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護理學 第七章 正常產褥期產婦的護理(3)
時間:2009-11-28 23:26
來源:婦產科主治醫師考試 作者:lengke
點擊:次
三、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產褥期: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從胎盤娩出至恢復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所需的一段時期,稱為產褥期,一般為6周。
2.產后宮縮痛:產褥早期因宮縮引起的下腹部陣發性疼痛,稱產后宮縮痛。
3.子宮復舊:胎盤娩出后的子宮逐漸恢復至未孕狀態的過程稱為子宮復舊。
4.惡露:隨著子宮的恢復,由陰道排出的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組織及宮頸粘液等的液體,稱為惡露
5.初乳:產后7天分泌的乳汁黃色、質稠,稱初乳。
(二)填空題
1.坐位 臥位
2. 95%乙醇 50%硫酸鎂
3. 4
4. 7~10
5.臍下一指 臍平 1~2cm 10
6.血性惡露 漿液性惡露 白色惡露。
7.半小時 母嬰 純母乳
8. 6
9.子宮復舊不良 胎盤、胎膜殘留或感染
10.會陰傷口對側
11.4~6
(三)單項選擇題
1.C 2.B 3.E 4.E 5.E 6.B 7.A 8.C 9.C 10.B 11.C 12.B 13.D 14.B 15.D 16.A 17.C 18.B 19.A 20.C 21.C 22.D
(四)簡答題
1.①解除產婦對排尿疼痛的顧慮。②鼓勵產婦坐起排尿,熱水熏洗外陰,用溫開水沖洗尿道外口周圍誘導排尿。③下腹正中放置熱水袋,刺激膀胱收縮。④針灸,或肌注甲硫酸新斯的明1mg或加蘭他敏注射液2.5mg,興奮膀胱逼尿肌促其排尿。⑤上述方法無效應予導尿。
2.①指導產婦保證充分休息和睡眠,進食高營養、高熱量、多湯汁食物,適當添加蔬菜、水果類食物,鼓勵產婦早日下床活動。②正確母乳喂養。③產后24小時即開始做抬腿、仰臥起坐,產后10日可作胸膝臥位,糾正后傾子宮,以上運動每日2次,每次10分鐘。④產褥期嚴禁性交,產后6周采取避孕措施,不哺乳者可用藥物避孕,哺乳者工具避孕。⑤產后訪視至少3次,囑產婦42日攜帶嬰兒一起去產科做健康檢查。
3.①產后盡早哺乳。②哺乳前熱敷、按摩乳房。③兩次哺乳間冷敷乳房,減少局部充血。④嬰兒吸吮力不足時,增加哺乳次數。⑤乳汁過多不能吸盡者,應將余乳擠出。⑥中藥芒硝或黃金散外敷,以起到散結通乳的作用
4.①定時按摩子宮、推壓宮底。②定時排尿。③早期離床活動。④哺乳。⑤必要時應用宮縮劑。
(五)論述題
(1)產后宮縮痛。
(2)①解釋疼痛的原因,使產婦理解,如影響休息或睡眠時需給適量的止痛劑。②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若體溫超過37.5℃,應每4小時測體溫1次,直至正常;若脈搏增塊,應注意有無出血、感染。③在產婦排尿后檢查子宮底的高度和子宮縮復情況。④每日觀察惡露量、顏色及氣味,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⑤會陰擦洗,每日二次;勤換消毒會陰墊;健側臥位;會陰部可給紅外線照射。產后7~10天,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日2次。⑥加強營養,增加抵抗力。⑦遵醫囑給予抗生素。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