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子宮的變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宮體
逐漸增大變軟。妊娠早期,子宮略呈球形且不對稱,受精卵著床部位的子宮壁明顯突出。妊娠12周后,增大子宮逐漸均勻對稱并超出盆腔。妊娠晚期的子宮右旋。
宮腔容量增加約1000倍。子宮重量增加近20倍,主要是肌細胞肥大,胞質內充滿有收縮性能的肌動蛋白和肌漿球蛋白,為臨產后子宮陣縮提供物質基礎。子宮肌壁厚度至妊娠中期逐漸增厚,至妊娠末期又變薄,子宮增大最初受內分泌激素影響,以后的子宮增大系因宮腔內壓力增加。
子宮各部增長速度不一。宮底于妊娠后期增長最快,宮體含肌纖維最多,子宮下段次之,宮頸最少,以適應臨產后子宮陣縮由宮底向下遞減,促使胎兒娩出。自妊娠12~14周起,子宮出現不規律無痛性收縮,腹部檢查時可以觸知,孕婦有時也能感覺到。特點為宮縮稀發、不規律和不對稱,無疼痛感覺,稱BraxtonHicks收縮。
(2)子宮峽部
位于宮體與宮頸之間最狹窄部位。非孕時長約1cm,妊娠后變軟,妊娠10周明顯變軟。妊娠12周后,子宮峽部逐漸伸展拉長變薄,擴展成宮腔一部分,臨產后伸展至7~10cm,成為產道一部分,此時稱子宮下段。
(3)宮頸
妊娠早期宮頸黏膜充血及組織水腫,致使肥大、紫藍色及變軟。宮頸管內腺體肥大增生,宮頸黏液分泌增多,形成黏稠黏液栓,有保護宮腔免受外來感染侵襲的作用。接近臨產時,宮頸管變短并出現輕度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