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后第6~7日,晚期胚泡透明帶消失后逐漸埋入并被子宮內膜覆蓋的過程,稱受精卵著床。受精卵著床需經過定位、黏附和穿透3個過程。受精卵著床必須具備的條件有:①透明帶消失;②胚泡細胞滋養細胞分化出合體滋養細胞;③胚泡和子宮內膜同步發育且功能協調;④孕婦體內有足夠數量的孕酮。子宮有一個極短的敏感期允許受精卵著床。
受精卵著床后,子宮內膜迅速發生蛻膜變。按蛻膜與胚泡的部位關系,將蛻膜分為底蛻膜(與胚泡極滋養層接觸的子宮肌層的蛻膜,以后發育成為胎盤的母體部分)、包蛻膜(覆蓋在胚泡表面的蛻膜,妊娠14~16周因羊膜腔明顯增大,使包蛻膜和真蛻膜相貼近,包蛻膜與真蛻膜逐漸融合,宮腔功能消失)和真蛻膜(底蛻膜及包蛻膜以外覆蓋子宮腔其他部分的蛻膜)3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