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烏梅、細辛、干姜、黃連、當歸、附子、蜀椒、桂枝、人參、黃柏。
【功用】溫臟安蛔。
【主治】①蛔厥證:腹痛時作,心煩嘔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②寒熱錯雜之久瀉、久痢。
【方解】烏梅—酸以制蛔。
蜀椒、細辛——辛以驅蛔,溫臟寒。
黃連、黃柏——苦以下蛔,清上熱。
干姜、桂枝、附子——溫臟祛寒。
人參、當歸——補養氣血。
【配伍特點】①溫清并用,補瀉兼施;②重用烏梅以味安蛔。
各地 動態 |
全國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貴州 | 黑龍江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河南 | 山東 | 湖南 | 湖北 | 廣東 | 海南 | 四川 | 云南 | 內蒙古 | 廣西 | 陜西 | 甘肅 | 寧夏 | 青海 | 西藏 | 新疆 |
【組成】烏梅、細辛、干姜、黃連、當歸、附子、蜀椒、桂枝、人參、黃柏。
【功用】溫臟安蛔。
【主治】①蛔厥證:腹痛時作,心煩嘔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②寒熱錯雜之久瀉、久痢。
【方解】烏梅—酸以制蛔。
蜀椒、細辛——辛以驅蛔,溫臟寒。
黃連、黃柏——苦以下蛔,清上熱。
干姜、桂枝、附子——溫臟祛寒。
人參、當歸——補養氣血。
【配伍特點】①溫清并用,補瀉兼施;②重用烏梅以味安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