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劑系指藥物細粉或藥物提取物加適宜的粘合劑或輔料制成的球形制劑。
丸劑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作斗爭中創造的劑型之一。中國最早醫籍《內經》即有“四烏鰂骨一藘茹丸”的記載。早期的丸劑是在湯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后來歷代中醫在臨床上都廣泛應用,成為品種繁多,制備精巧、理論趨于完善的一個大劑型。
中國古典醫籍——《神農本草經》序例指出:“藥性有宜丸者”、《玉函經》說:“丸藥者,能逐風冷,破積聚,消諸堅痞”。《蘇沈良方》說:“大毒者須用丸”。漢晉以來提出:“丸藥以舒緩為治”,“丸者緩也”。丸劑服后在胃腸道崩解緩慢,逐漸釋放藥物,作用持久;對毒、劇、刺激性藥物可延緩吸收,減弱毒性和不良反映。因此,臨床治療慢性疾病或久病體弱、病后調和氣血者多用丸劑。
丸劑制備時能容納固體、半固體的藥物,還可容納粘稠性的液體藥物;并可利用包衣來掩蓋其不良臭味。丸劑生產技術和設備較簡單,亦適合基層醫療單位自制。
丸劑尚存在一定的缺點,如有的服用劑量大,尤其是小兒服用困難。生產流程長,污染機會多;操作不當影響崩解和療效;另一方面,目前對中成藥丸劑的有效成分標準尚需繼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