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科目】:麻蟲, 蒼耳蟲, 野落蘇蟲, 秋分蟲.無
【動物形態(tài)】:系寄生子蒼耳草(菊科植物)莖中的一種白色昆蟲, 形如小蠶, 又似五谷蟲.
【藥用部分】:全蟲入藥, 秋分前五天采收.
【作用功效】:性味咸, 寒.能清火解毒; 主治各種疔瘡癤毒.
【用量用法】:2~3條.
各地 動態(tài) |
全國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貴州 | 黑龍江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河南 | 山東 | 湖南 | 湖北 | 廣東 | 海南 | 四川 | 云南 | 內(nèi)蒙古 | 廣西 | 陜西 | 甘肅 | 寧夏 | 青海 | 西藏 | 新疆 |
【別名科目】:麻蟲, 蒼耳蟲, 野落蘇蟲, 秋分蟲.無
【動物形態(tài)】:系寄生子蒼耳草(菊科植物)莖中的一種白色昆蟲, 形如小蠶, 又似五谷蟲.
【藥用部分】:全蟲入藥, 秋分前五天采收.
【作用功效】:性味咸, 寒.能清火解毒; 主治各種疔瘡癤毒.
【用量用法】:2~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