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為鱉科動物中華鱉Amyda sinensis(Wiegmann).的背甲。
中華鱉:體呈橢圓形,背面中央凸起,邊緣凹入,腹背均有甲,頭尖,頸粗長,吻突出,吻端有1對鼻孔。眼小,瞳孔圓形,頸可伸縮,背腹甲均無角質(zhì)板而被有軟皮。背面橄欖綠色或黑棕色,上有表皮形成的小疣呈縱行排列,邊緣柔軟,腹面黃白色或帶淡紅色,有淡綠色斑,背、腹甲以韌帶相連,前后支5指(趾),僅內(nèi)側(cè)3指(趾)有爪,指,趾間具蹼。
多生活于湖泊、小河及池塘旁泥沙里,主產(chǎn)于湖北、安徽、江蘇、河南等省,已有人工飼養(yǎng),藥用部位主要為其背甲,稱鱉甲,多于3~9月捕捉取甲。
鱉甲:稱橢圓形或卵圓形,長10-20cm,寬8-17cm,厚約5mm,背部隆起,灰褐色或黑綠色,密布皺褶并有灰黃色或灰白色斑點。腹面灰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頸骨向內(nèi)卷曲,兩側(cè)有對稱的肋骨各8條伸出邊緣,質(zhì)堅硬,易自骨板銜接縫斷裂,氣微腥,味淡。
生鱉甲 為大小不等的略稱長方形薄片,外表黑褐色或黑綠色,中央有一條縱棱,內(nèi)面類白色,質(zhì)堅,氣腥,味微咸。
制鱉甲 經(jīng)砂炒醋淬后稱金黃色,質(zhì)酥脆。
鱉甲膠 為鱉甲經(jīng)煎熬,濃縮制成的固體膠,呈扁方塊狀,棕褐色,半透明,質(zhì)堅脆,斷面平坦,具光澤。
【性味歸經(jīng)】 咸,寒。歸肝經(jīng)。
【功效作用】 1,滋陰潛陽:主治陰虛陽亢內(nèi)熱證。1)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眩暈頭痛。2)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盜汗等癥。3)熱病傷陰,余熱不盡,夜熱早涼,或熱病傷陰,虛風(fēng)內(nèi)動。2,軟堅散結(jié):可用治淤血閉經(jīng),癥瘕積聚及久瘧,瘧母等證。
【中藥用法】 10-30g,入湯劑先煎。滋陰潛陽宜生用,軟堅散結(jié)宜醋灸用。
【注意事項】 孕婦及脾胃虛寒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