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為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或黃黑小斑蝥的干燥體。
【藥 材】 為去頭、足的干燥體,略呈長圓形,長1-2.5cm,寬0.5-1cm。胸腹部烏黑色,有光澤。胸部突起,可見3對殘留的足基。腹部呈環節狀,有黑色絨毛。背部可見鞘翅3條黃色橫紋。有特異的臭氣。
炒斑蝥 也稱米炒斑蝥。形同前述,色澤較深。是將原藥用米拌炒至米黃棕色,取出,一般要除去頭、足、翅。
【性味歸經】 辛,熱,有毒。歸肝,胃,腎經。
【功效作用】
1,攻毒蝕瘡:多外用以治瘰疬,諸癬,癰疽惡瘡。
2,破血散結:用治癥瘕,閉經。近年用于消化道腫瘤,有一定療效。
3,外用酒浸擦斑禿,能促進毛出現長。
4,破血消癓,攻毒蝕瘡。用于癥瘕癌腫,積年頑癬,瘰疬,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米炒斑蝥引藥歸經,緩和藥性。本品毒性極大,必須醫生指導應用。
【中藥用法】 外用適量,研末敷貼發泡,或酒醋浸除。內服0.03-0.06g,入丸散。
【注意事項】 本品外涂皮膚即令發赤起泡,故內服宜慎。體弱及孕婦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