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Eucommia Bark
【異 名】 扯絲皮、思仲、絲棉皮、玉絲皮。
【來 源】 為杜仲科落葉喬木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根皮。
【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樹皮、葉、果折斷后有銀白色細絲。樹皮灰色,小枝淡褐色或黃褐色,有皮孔,髓片狀。葉互生,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8cm,寬3-7.5cm,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廣楔形,邊緣有鋸齒,下面脈上有毛。花單性,異株,無花被,先葉開放,單生于新枝基部;雄花雄蕊5-10,花絲極短;雌花子房狹長,單生于新枝基部;雄花雄蕊5-10,花絲極短;雌花子房狹長,頂端有2叉狀花柱。翅果扁薄,狹橢圓形,長約3.5cm。花期3-5月,果期7-9月。
【草藥產地】 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主產四川、陜西、河南、貴州、云南;江西、甘肅、湖南、廣西亦產。
【采 收】 4-6月剝樹皮,刮去粗皮,堆置“發汗”至內皮呈紫褐色,曬干。
【藥 材】 樹皮板片狀,少數為卷片,厚1-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或縱裂槽紋,較薄者未去粗皮,可見明顯的皮孔;內表面暗紫色,肖滑。質脆,折斷面有細密、銀白色、富有彈性的橡膠絲相連。氣微,味稍苦。
杜仲片:長3-5cm,寬5-10mm,厚2-7mm,表面淺棕色或灰褐色,粗糙,內面暗紫色,光滑,易折斷,斷面連有許多細密銀白色富有彈性的橡膠絲。鹽炒杜仲片表面呈焦黑色,銀白色橡膠絲下降,彈性減弱,略有咸味。
【藥用價值】 含杜仲膠、杜仲甙(olivil)、京尼平(genipin)、有機酸、維生素C及微量生物堿。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甘,微辛,溫。歸肝,腎經。
【主 治】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用于腎虛腰痛、筋骨無力、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等。
【功效作用】 1.補肝腎,強筋骨:主治肝腎不足,腰痛膝軟。2.安胎:適于腎虛胎動不安或習慣性墮胎。此外,還可用于肝陽上亢,頭暈目眩。
【中藥用法】 10-15g。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