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體從臥位轉變為立位時,身體低垂部分靜脈擴張,容量增大,故回心血量減少。站立時下肢靜脈容納血量增加的程度可受到若干因素的限制,例如下肢靜脈內的靜脈瓣,以及下面將敘述的下肢肌肉收縮運動和呼吸運動等。下肢靜脈瓣膜受損的人,常不能長久站立。即使在正常人,如長久站立不動,也會導致回心血量減少,動脈血壓降低。體位改變對靜脈回心血量的影響,在高溫環境中更加明顯。
在高溫環境中,皮膚血管舒張,皮膚血管中容納的血量增多。因此,如果人在高溫環境中長時間站立不動,回心血量就會明顯減少,導致心輸出量減少和腦供血不足,可引起頭暈甚至昏厥。長期臥床的病人,靜脈管壁的緊張性較低,可擴張性較高,加之腹腔和下肢肌肉的收縮力量減弱,對靜脈的擠壓作用減小,故由平臥位突然站起來時,可因大量血液積滯在下肢,回心血量過小而發生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