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測原理
網織紅細胞(Ret,RET)是晚幼紅細胞脫核后到完全成熟紅細胞間的過渡細胞,屬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其胞質中殘存嗜堿性物質核糖核酸(RNA),經活體染色(新亞甲藍、燦爛甲酚蘭(煌焦油藍)、中性紅等染料)后,形成核酸與堿性染料復合物,呈深染的顆粒狀或網狀結構。凡含兩個以上的深染顆粒或具有線網狀結構的無核紅細胞,即為網織紅細胞。
1、普通光學顯微鏡法:在顯微鏡下計數1000個紅細胞中網織紅細胞的百分比或分數。
2、網織細胞計數儀法和血液分析儀法:用熒光染料(如吖啶橙、派若寧-Y、噻唑橙)使網織紅細胞內RNA著色,用流式細胞術(FCM)得到網織紅細胞數。
(二)方法學評價
1、普通光學顯微鏡法:試管法操作簡便、重復性較好。玻片法取血量少、染色時水分易蒸發,造成結果偏低。但顯微鏡法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多,且耗時費力。
2、網織細胞計數儀法:可客觀地將Ret分成高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HFR)、中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MFR)、低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LFR)三類,有助于化療、放療、移植患者的監測。
3、血液分析儀法:可提供網織紅細胞絕對值(Ret)、網織紅細胞百分比(Ret%)、網織紅細胞分布寬度(RDWr)、網織紅細胞平均體積(MCVr/MRV)、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HCr)、網織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r)、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分布寬度(HDWr)、LFR、MFR、HFR、網織紅細胞成熟指數(RMI,RMI=(MFR+HFR)/LFR×100)。儀器法優點是測量細胞多、避免主觀因素、方法易于標準化。
(三)質量控制
1、顯微鏡法
影響因素有:操作人員對網織紅細胞識別不同、血涂片質量好壞、計數紅細胞數量多少、計數方法等。Miller窺盤法計數網織紅細胞誤差可減小,網織紅細胞95%可信限為:
2、儀器法:儀器法計數紅細胞10000~50000個。出現Howell-Jolly小體、有核紅細胞、巨大血小板會使結果假性增高。
(四)參考值
顯微鏡計數法:成人0.008~0.02或(25~75)×10 9/L,新生兒0.02~0.06。儀器法:表1-2-5。RMI:男性為9.1%~32.2%,女性為12.8%~33.7%。
(五)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