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A1
1、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根據本病例特點,提示病人可能有脊柱病變。腫物穿刺抽出的灰白色膿液可能是結核病特有的寒性膿腫。該膿腫是病灶處積聚的膿液、結核性肉芽組織、死骨和干酪樣壞死物質,由于缺乏紅、熱等急性炎癥反應,被稱為“寒性膿腫”。膿液匯積在椎體旁將骨膜掀起,形成椎旁膿腫,膿腫可沿骨膜下向周圍蔓延,還可向后方進入椎管內,壓迫脊髓和神經根。椎旁膿腫積聚,壓力增高至一定程度會穿破骨膜,沿肌筋膜間隙向下方流動,在遠離病灶的部位形成流注膿腫。
2、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托馬斯征可檢查髖關節有無屈曲畸形,方法是病人仰臥,檢查者將病人健側髖膝屈曲,使膝部盡量貼近前胸,此時患側下肢不能伸直者為陽性,髖關節結核病人此試驗陽性。關節腔內有積液時可有浮髕試驗陽性,膝關節結核病人此試驗可能為陽性。腰椎結核病人常雙手撐腰,上身后傾,拾物時以挺腰姿勢下蹲,稱為拾物試驗陽性。“4”字試驗可檢查髖部的屈曲、外展、外旋運動,方法是病人仰臥,患肢外踝搭在對側髕骨上,檢查者下壓病人患側膝部,因疼痛而膝部不能接觸床面者為陽性,髖關節結核病人此試驗陽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神經根受壓或粘連使活動度減少或消失,當病人仰臥,被動直腿抬高患肢時,抬高在60°以內即蹦現坐骨神經痛,稱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3、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約90%的骨與關節結核繼發于肺結核,少數繼發于消化道或淋巴結結核,致病菌為結核桿菌。骨與關節結核中以脊柱結核為最多見,其次是膝、髖、肘等關節結核。活動期可有結核病的低熱、盜汗、消瘦、貧血等全身中毒癥狀。局部疼痛,關節腫脹畸形功能障礙、寒性膿腫及竇道形成。病灶處積聚的膿液、結核性肉芽組織、死骨和干酪樣壞死物質,由于缺乏紅、熱等急性炎癥反應,被稱為“寒性膿腫”。手術后仍然需要繼續服用抗結核藥物3~6個月。
4、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關節腔灌洗適應于表淺的大關節。方法為在關節上選擇兩個穿刺點,分別置入滴注管和引流管進行灌洗。輸液瓶應高出床面60~70cm,引流瓶應低于患肢50cm,以防引流液逆流。每日經滴注管滴人含抗生素的溶液2000~3000ml,術后12~24小時內快速滴入,以后減慢至50~60滴/分,逐漸減量,直至引流液澄清,細菌培養陰性為止。在停止滴注后再繼續引流幾日,無引流液后拔管停止引流。
5、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由于關節腔積液,膝關節化膿性關節炎病人體檢時最可能被發現有浮臏試驗陽性。拾物試驗陽性常見于腰椎結核病人。“4”字試驗陽性和托馬斯試驗陽性常見于髖關節結核病人。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常見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
6、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慢性骨髓炎病人一般都貧血、消瘦、營養不良。在病變靜止期多無明顯改變,可見患肢增粗、畸形、竇道周圍皮膚色素沉著、瘢痕及竇道。在急性發作期,患肢紅腫疼痛、壓痛明顯,已經暫時閉合的竇道破潰,流出臭味膿液或小死骨片,同時伴有全身感染中毒表現。因此D為正確答案,其他選項均為急性骨髓炎表現。
7、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病人發病早期可有白細胞增多,血細菌培養可能陽性。取血要在寒戰高熱時,應用抗生素之前最好。早期局部膿腫分層穿刺,若抽出膿性混濁液可確診,有早期診斷意義。X線片無早期診斷價值,2~3周后可見骨破壞表現和骨膜反應。CT和放射性核素骨顯像有助于診斷。
8、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急性骨髓炎病人常為10歲以下兒童,病變多發生在長骨干骺端。由于起病急,病人多有寒戰高熱,患肢有持續性疼痛和壓痛。術后閉式灌洗引流時,前12~24小時內應快速滴人,以后減慢至50~60滴/分,逐漸減量,直至引流液澄清。
二、A3/A4
1、
<1>、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由于患兒右髖部疼痛不適,說明病變在髖關節。由于病人有午后低熱、盜汗和消瘦,提示患兒可能患有骨結核。
<2>、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骨結核的全身治療包括充分休息,給予高營養食物和服用抗結核藥物,但大劑量抗生素并不適用于抗結核治療。單純滑膜結核行關節腔穿刺注入抗結核藥物,皮牽引及髖人字石膏固定。單純骨結核和全關節結核者應及早進行病灶清除術。治療期間要防止跌倒,以免發生病理性骨折。做好患兒心理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