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A1
1、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將尸體放平、仰臥,雙臂放在身體的兩側,頭下放置一個枕頭,是為了防止其面部淤血。
2、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1.否認期 病人得知自己病重將面臨死亡,其心理反應是“不,這不會是我,那不是真的!”以此極力否認、拒絕接受事實,他們懷著僥幸的心情四處求醫,希望是誤診。這些反應是一種防衛機制,它可減少不良信息對病人的刺激,以使病人躲避現時的壓迫感,有較多的時間來調整自己,面對死亡。這段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大部分病人能很快停止否認,而有些人甚至會持續地否認直至死亡。
2.憤怒期 當否認無法再持續下去時,病人常表現為生氣與激怒,產生“為什么是我,這不公平”的心理,往往將憤怒的情緒向醫護人員、朋友、家屬等接近他的人發泄,或對醫院的制度、治療等方面表示不滿,以彌補內心的不平。
3.協議期 病人憤怒的心理消失,接受臨終的事實。病人為了盡量延長生命,作出許多承諾作為交換條件,出現“請讓我好起來,我一定……”的心理。此期病人變得和善,對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能配合治療。
4.憂郁期 當病人發現身體狀況日益惡化,協商無法阻止死亡來臨,產生很強烈的失落感“好吧,那就是我”,出現悲傷、退縮、情緒低落、沉默、哭泣等反應,要求與親朋好友見面,希望由他喜愛的人陪伴照顧。
5.接受期 這是臨終的最后階段。在一切的努力、掙扎之后,病人變得平靜,產生“好吧,既然是我,那就去面對吧”的心理,接受即將面臨死亡的事實,病人喜歡獨處,睡眠時間增加,情感減退,靜等死亡的到來。
3、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死亡不是驟然發生的,而是一個逐漸進展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三期:
(一)瀕死期
瀕死期又稱臨終狀態,是死亡過程的開始階段。此期機體各系統的功能極度衰弱,中樞神經系統腦干以上部位的功能處于深度抑制狀態,表現意識模糊或喪失,各種反射減弱或遲鈍,肌張力減退或消失,心跳減弱,血壓下降,呼吸微弱或出現潮式呼吸及間斷呼吸。瀕死期的持續時間可隨病人肌體狀況及死亡原因而異,猝死等病人可直接進入臨床死亡期。此期生命處于可逆階段,及時有效的搶救治療,生命可復蘇;反之,則進入臨床死亡期。
(二)臨床死亡期
臨床死亡期,此期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已由大腦皮質擴散到皮層下部位,延髓處于極度抑制狀態。表現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種反射消失,但各種組織細胞仍有微弱而短暫的代謝活動。此期一般持續5~6分鐘,超過這個時限,大腦將發生不可逆的變化。但在低溫條件下,尤其是頭部降溫,腦耗氧降低時,臨床死亡期可延長達1小時或更久。
(三)生物學死亡期
生物學死亡期是死亡過程的最后階段。此期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及各器官的新陳代謝相繼停止,并出現不可逆的變化,整個機體已不可能復活。隨著此期的進展,相繼出現早期尸體現象,即尸冷、尸斑、尸僵等;晚期尸體現象,即尸體腐敗等。
1.尸冷 是最先發生的尸體現象,死亡后因體內產熱停止,散熱繼續,尸體溫度逐漸降低稱尸冷。死亡后尸體溫度下降的規律是:一般死后10小時內尸溫下降速度約為每小時1℃,10小時后為每小時0.5℃,大約24小時左右,尸溫與環境溫度相同。
2.尸斑 死亡后血液循環停止,由于地心引力的緣故,血液向身體的最低部位墜積,該處皮膚呈現暗紅色斑塊或條紋稱尸斑。尸斑出現時間是死亡后2~4小時。若病人死亡時為側臥,則應將其轉為仰臥,以防臉部出現尸斑而顏色改變。
3.尸僵 尸體肌肉僵硬,并使關節固定稱為尸僵。形成機制主要是死亡后肌肉中三磷酸腺苷,即ATP不斷分解而不能再合成,致使肌肉收縮,尸體變硬。尸僵一般在死后1~3小時開始出現,4~6小時展到全身,12~16小時展至高峰,24小時尸僵開始減弱,肌肉逐漸變軟,稱尸僵緩解。
4.尸體腐敗 死亡后機體組織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因腐敗細菌的作用而分解的過程稱為尸體腐敗。一般在死亡24小時后出現。死者生前存在于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各種細菌,可在死亡后在尸體內大量生長繁殖,體外細菌也可侵入人體繁殖,尸體成為腐敗細菌生長繁殖的場所。尸體腐敗常見的表現有尸臭、尸綠等。尸臭是腸道內有機物分解從口、鼻、肛門溢出的腐敗氣體。尸綠是尸體腐敗時出現的色斑,一般在死后24小時先在右下腹出現,逐漸擴展至全腹,最后波及全身。
4、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
5、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臨終病人心理反應過程按順序分為五個階段:
1.否認期
注意坦誠溝通,不要輕易揭露病人的防衛機制。
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
經常陪伴病人,使他感受到護士的關懷。
2.憤怒期
盡量讓病人表達其憤怒,宣泄內心的不快,理解病人的痛苦,進行安撫和疏導,注意保護其自尊心。
3.協議期
護士應主動關心病人,鼓勵其說出內心的感受,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
4.憂郁期
加強安全保護。
5.接受期
是臨終的最后階段。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尊重其選擇.繼續陪伴病人,應與病人溝通,給予適當的心理支持。
6、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D.腦出現不可逆的死亡。就是腦死亡,是醫學界對死亡的判斷依據。
7、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正確答案是D
洪脈: 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瀕死期循環衰竭的病人不會出現此種脈相。
8、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
9、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生物學死亡期
此期是死亡過程的最后階段。這時整個神經系統以及各器官的新陳代謝相繼停止,并出現不可逆的變化。隨著生物學死亡期的進展,相繼出現尸冷(死后開始出現,24小時與室溫接近)、尸斑(死后2~4小時出現)、尸僵(一般在死后1~3小時開始出現,4~6小時展到全身,12~16小時展至高峰)、尸體腐敗(死后24小時出現)等現象。
10、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死亡過程一般分三個階段,即瀕死期、臨床死亡期、生物學死亡期。
1.瀕死期又稱臨終狀態。是死亡過程的開始,這時機體各系統的功能嚴重紊亂,中樞神經系統腦干以上功能處于抑制狀態。時間長短不一。
2.臨床死亡又稱軀體死亡或個體死亡。表現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種反射消失,但各種組織細胞仍有微弱而短暫的代謝活動,一般持續5~6分鐘,及時采用有效的急救措施仍有復蘇的可能。肌細胞仍有微弱的代謝活動,故還可以有微弱的肌張力(維持肌張力也需消耗能量的。)此時肌張力降低,但不會完全消失。
3.生物學死亡又稱全腦死亡、細胞死亡或分子死亡。各器官的新陳代謝相繼停止,并出現不可逆的變化,整個機體已不能復活。隨著生物學死亡期的進展,相繼出現尸冷、尸斑、尸僵等尸體腐敗等。
11、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
12、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瀕死期
瀕死又稱臨終狀態,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腦干以上功能處于抑制狀態,肌張力消失,呼吸急促困難,出現潮式呼吸,脈搏不規則、快而弱,血壓降低或測不到。
二、B
1、
<1>、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尸斑 死亡后血液循環停止,由于地心引力的緣故,血液向身體的最低部位墜積,該處皮膚呈現暗紅色斑塊或條紋稱尸斑。尸斑出現時間是死亡后2~4小時。若病人死亡時為側臥,則應將其轉為仰臥,以防臉部出現尸斑而顏色改變。
<2>、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尸僵 尸體肌肉僵硬,并使關節固定稱為尸僵。形成機制主要是死亡后肌肉中三磷酸腺苷,即ATP不斷分解而不能再合成,致使肌肉收縮,尸體變硬。尸僵一般在死后1~3小時開始出現,4~6小時展到全身,12~16小時展至高峰,24小時尸僵開始減弱,肌肉逐漸變軟,稱尸僵緩解。
<3>、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尸體腐敗 死亡后機體組織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因腐敗細菌的作用而分解的過程稱為尸體腐敗。一般在死亡24小時后出現。死者生前存在于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各種細菌,可在死亡后在尸體內大量生長繁殖,體外細菌也可侵入人體繁殖,尸體成為腐敗細菌生長繁殖的場所。尸體腐敗常見的表現有尸臭、尸綠等。尸臭是腸道內有機物分解從口、鼻、肛門溢出的腐敗氣體。尸綠是尸體腐敗時出現的色斑,一般在死后24小時先在右下腹出現,逐漸擴展至全腹,最后波及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