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積燒傷傷情較輕,可不輸液,除注意防治感染外,重點在于處理好創面;中度以上燒傷傷情嚴重,必須兼顧全身療法和創面處理。
1.創面處理
創面注意保護性隔離,尤其大面積燒傷時正確處理創面是燒傷治療成敗的關鍵,而創面焦痂的處理又是中心環節。
一般原則:Ⅰ°燒傷創面保持清潔。淺Ⅱ°創面應防止感染。深Ⅱ°創面要保護殘留上皮以減少瘢痕。Ⅲ°創面防止感染,有計劃切痂。
(1)初期創面處理,亦稱燒傷清創術,目的是盡量清除創面污染,擦洗干凈健康皮膚。即用大量滅菌鹽水反復沖洗創面及周圍皮膚,并清除污垢或異物,水皰已破潰的則應清除皰皮,焦痂涂碘酒。
外用抗菌劑對預防創面感染有效,清創后Ⅱ°創面多選涂磺胺嘧啶銀或濕潤燒傷膏MEBO等。
(2)包扎與暴露
1)包扎:適用于四肢Ⅰ°、Ⅱ°燒傷、無條件暴露、不合作者或門診病人。用一層油紗或幾層藥液紗布覆蓋清創后的創面,加厚2~3cm的吸收敷料并加壓包扎。燒傷的手指分開包,關節置于功能位,肢體抬高。若無感染,則在7~14天后更換敷料。發生感染,應及時換藥。
2)暴露:適用于Ⅲ°燒傷,特殊部位(頭面部、頸部、會陰部)燒傷及特殊感染(如綠膿桿菌、真菌)的創面,及大面積創面。
3)半暴露:感染創面膿液較多者,用消毒液浸浴外,可用藥液紗布1~2層覆蓋其上。膿液浸透,則隨時或每天更換紗布。
(3)焦痂的處理:焦痂在早期具有暫時保護創面作用。但溶解脫落前,易發生敗血癥。因此,焦痂宜暴露,涂碘酒,保持干燥,不受壓。一旦脫痂,需及早植皮覆蓋創面。脫痂的方法有:
1)蠶食脫痂法:焦痂自溶分離前,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一部分焦痂進行濕敷,并逐步剪除。僅用于小面積Ⅲ°燒傷或已超過21天的焦痂。
2)手術脫痂:采用手術一次或分次早期脫痂,同時植皮,對消滅創面、縮短療程、預防敗血癥、減少瘢痕攣縮,均可收到良好效果。但手術創傷大、失血多。
3)削痂法:適用于深Ⅱ°燒傷,特別是關節等功能部位。肢體削痂一般深Ⅱ°至銀灰色顯有光澤的創面。削痂忌深,以保持創面新鮮為準。
4)切痂法:適用于Ⅲ°燒傷。應在休克期后、焦痂溶解前,即燒傷后3~14天內一期或分批切痂。
(4)植皮:盡早自體皮移植,不夠則用異體皮覆蓋創面,大面積燒傷病人可反復取用頭皮,也可3周后除去異體皮,改用培養的自體表皮細胞移植。
(5)感染創面及處理:創面膿性分泌物選用濕敷、半暴露法或浸浴法去除,勿使形成膿痂,使其長成新鮮的肉芽。
2.全身療法 對大面積深度燒傷,應積極抗體克,控制敗血癥,防止并發癥和加強全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