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藥學中級(主管)考試大綱-專業實踐能力
中藥藥劑學
考試學科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考試科目 |
中藥藥劑學 |
一、緒論 |
(一)中藥藥劑學性質與常用術語 |
1.中藥藥劑學的性質 |
4 |
2.劑型選擇的基本原則 |
4 |
|||
3.中藥藥劑的常用術語 |
4 |
|||
(二)藥物劑型的分類 |
1.按物態分類 |
4 |
||
2.按制法分類 |
4 |
|||
3.按分散系統分類 |
4 |
|||
4.按給藥途徑與方法分類 |
4 |
|||
(三)中藥藥劑工作的依據 |
1.藥典的性質 |
4 |
||
2.中國藥典的版次 |
4 |
|||
3.局頒標準 |
4 |
|||
二、制藥衛生 |
(一)制藥衛生標準 |
1.藥品衛生標準 |
4 |
|
2.預防中藥制劑污染的措施 |
4 |
|||
(二)制藥環境的衛 生管理 |
1.潔凈室的等級及適用范圍 |
4 |
||
2.空氣潔凈技術與應用 |
4 |
|||
(三)滅菌方法與無菌操作 |
1.物理滅菌法的分類與適用范圍 |
4 |
||
2.濾過除菌法的分類與適用范圍 |
4 |
|||
3.化學滅菌法的分類與適用范圍 |
4 |
|||
4.無菌操作法的滅菌要點 |
4 |
|||
(四)防腐 |
常用防腐劑的種類與應用 |
4 |
||
三、粉碎、篩析與混合 |
(一)粉碎方法 |
1.粉碎的目的 |
4 |
|
2.干法粉碎的適用范圍 |
4 |
|||
3.濕法粉碎的適用范圍 |
4 |
|||
4.低溫粉碎的適用范圍 |
4 |
|||
5.超細粉碎 |
4 |
|||
(二)篩析 |
1.篩析的目的 |
4 |
||
2.藥篩的種類與規格 |
4 |
|||
3.粉末分等 |
4 |
|||
(三)混合 |
1.混合原則 |
4 |
||
2.混合方法 |
4 |
|||
四、散劑 |
(一)散劑的特點與質量要求 |
1.散劑的特點與分類 |
4 |
|
2.散劑的質量要求 |
4 |
|||
(二)散劑的制備 |
1.一般散劑的制法 |
4 |
||
2.特殊散劑的制法 |
4 |
|||
五、浸提、分離、濃縮與干燥 |
(一)浸提的原理與影響因素 |
1.中藥的浸提過程 |
4 |
|
2.影響浸提的主要因素 |
4 |
|||
(二)常用浸提方法與設備 |
1.常用浸提溶劑 |
4 |
||
2.常用浸提方法的特點與應用 |
4 |
|||
(三)浸提液的分離方法 |
常用分離方法 |
4 |
||
(四)常用精制方法 |
1.水提醇沉法的原理和操作過程 |
4 |
||
2.膜分離法的原理與應用 |
4 |
|||
3.樹脂吸附分離的原理與應用 |
4 |
|||
(五)濃縮 |
1.常用濃縮方法的種類與應用 |
4 |
||
2.影響濃縮效率的因素 |
4 |
|||
(六)干燥 |
常用干燥方法的種類與應用 |
4 |
||
六、浸出藥劑 |
(一)浸出藥劑的特點與分類 |
1.浸出藥劑的特點 |
4 |
|
2.浸出藥劑的分類 |
4 |
|||
(二)常用浸出藥劑的種類與制法 |
1.合劑的特點與制法 |
4 |
||
2.糖漿劑與煎膏劑的特點與制法 |
4 |
|||
3.酒劑與酊劑的特點與制法 |
4 |
|||
4.流浸膏、浸膏劑和茶劑的特點與制法 |
4 |
|||
(三)浸出藥劑的質量要求 |
浸出藥劑的質量要求 |
4 |
||
七、液體藥劑 |
(一)液體藥劑的特點與分類 |
1.液體藥劑的特點 |
4 |
|
2.液體藥劑的分類 |
4 |
|||
(二)表面活性劑 |
1.表面活性劑的含義組成與基本性質 |
4 |
||
2.常用表面活性劑的種類與應用 |
4 |
|||
(三)增加藥物溶解度的方法 |
1.增溶原理及影響增溶效果的因素 |
4 |
||
2.助溶的機理與方法 |
4 |
|||
(四)真溶液型藥劑 |
1.真溶液型藥劑的特點 |
4 |
||
2.各類真溶液型藥劑的制法 |
4 |
|||
(五)膠體溶液型藥劑 |
1.膠體溶液型藥劑的分類與特點 |
4 |
||
2.膠體溶液型藥劑的制法 |
4 |
|||
(六)乳濁液型藥劑 |
1.乳濁液型藥劑的分類與特點 |
4 |
||
2.乳化劑的特點與分類 |
4 |
|||
3.乳濁液型藥劑的制法及穩定性 |
4 |
|||
4.乳劑不穩定現象 |
4 |
|||
(七)混懸液型藥劑 |
1.混懸液型藥劑特點 |
4 |
||
2.混懸液型藥劑的常用附加劑 |
4 |
|||
3.混懸液型藥劑的制法 |
4 |
|||
4.混懸液型液體藥劑的穩定性及其影響因素 |
4 |
|||
八、注射劑(附眼用溶液劑) |
(一)概述 |
1.注射劑的特點 |
4 |
|
2.注射劑的分類 |
4 |
|||
3.注射劑的質量要求 |
4 |
|||
(二)熱原 |
1.熱原的基本性質 |
4 |
||
2.注射劑中污染熱原的途徑 |
4 |
|||
3.注射劑中除去熱原的方法 |
4 |
|||
4.熱原的檢查方法 |
4 |
|||
(三)注射劑的溶劑 |
主射劑的常用溶劑與制備 |
4 |
||
(四)注射劑的附加劑 |
1.增加藥溶解度附加劑的種類與應用 |
4 |
||
2.防止主藥氧化附加劑的種類與應用 |
4 |
|||
3.抑制微生物增殖附加劑的種類與應用 |
4 |
|||
4.調整pH值附加劑的種類與應用 |
4 |
|||
5.調節滲透壓附加劑的種類與應用 |
4 |
|||
6.減輕疼痛附加劑的種類與應用 |
4 |
|||
(五)注射劑的制備 |
1.中藥注射劑的提取與精制 |
4 |
||
2.中藥注射劑的工藝流程 |
4 |
|||
3.中藥注射劑常見問題及原因分析 |
4 |
|||
(六)輸液劑 |
輸液劑的特點與種類 |
4 |
||
(七)眼用溶液劑 |
1.眼用溶液劑的特點 |
4 |
||
2.眼用溶液劑的質量要求 |
4 |
|||
3.眼用溶液劑的附加劑 |
4 |
|||
4.眼用溶液劑的制法 |
4 |
|||
九、外用膏劑 |
(一)概述 |
1.外用膏劑的特點 |
4 |
|
2.外用膏的分類 |
4 |
|||
3.藥物的透皮皮吸收及其影響因素 |
4 |
|||
(二)軟膏劑 |
1.軟膏劑常用基質的種類與選用 |
4 |
||
2.軟膏劑的制法 |
4 |
|||
3.眼膏劑的特點 |
4 |
|||
(三)黑膏藥 |
1.黑膏藥原料的處理 |
4 |
||
2.黑膏藥的基質組成 |
4 |
|||
3.黑膏藥的制法 |
4 |
|||
(四)橡膠膏劑 |
1.橡膠膏劑的基質 |
4 |
||
2.橡膠膏劑的制法 |
4 |
|||
(五)凝膠膏劑與涂膜劑 |
1.凝膠膏劑的組成 |
4 |
||
2.涂膜劑的組成 |
4 |
|||
十、栓劑 |
(一)栓劑的特點與作用機理 |
1.栓劑的分類 |
4 |
|
2.栓劑的作用特點 |
4 |
|||
3.栓劑中藥物的吸收途徑 |
4 |
|||
(二)栓劑的基質 |
1.栓劑基質的要求 |
4 |
||
2.栓劑基質的種類 |
4 |
|||
(三)栓劑的制法 |
1.栓劑的制備方法與選用 |
4 |
||
2.潤滑劑的種類與選用 |
4 |
|||
(四)栓劑的質量要求 |
1.重量差異 |
4 |
||
2.融變時限 |
4 |
|||
3.微生物限度 |
4 |
|||
十一、膠劑 |
(一)膠劑的含義、特點與種類 |
膠劑的特點與種類 |
4 |
|
(二)膠劑的原輔料和制法 |
1.膠劑輔料的種類與選擇 |
4 |
||
2.膠劑的制法 |
4 |
|||
十二、膠囊劑 |
(一)膠囊劑的含義、分類與特點 |
1.膠囊劑的分類與特點 |
4 |
|
2.空膠囊的規格與選用 |
4 |
|||
(二)膠囊劑的制備 |
1.硬膠囊劑的制備 |
4 |
||
2.軟膠囊(膠丸)的制備 |
4 |
|||
(三)膠囊劑的質量評定 |
膠囊劑的質量檢查 |
4 |
||
十三、丸劑 |
(一)丸劑的特點與分類 |
1.丸劑的特點 |
4 |
|
2.丸劑的分類 |
4 |
|||
(二)水丸 |
1.水丸常用賦形劑的選用 |
4 |
||
2.藥粉的要求 |
4 |
|||
3.水丸的制法 |
4 |
|||
(三)蜜丸 |
1.蜜丸的特點 |
4 |
||
2.蜂蜜的選擇與煉制 |
4 |
|||
3.煉蜜的規格與選用 |
4 |
|||
4.蜜丸的制法 |
4 |
|||
(四)濃縮丸和水蜜丸 |
1.濃縮丸的特點及制法 |
4 |
||
2.水蜜丸的特點及制法 |
4 |
|||
(五)糊丸和蠟丸 |
1.糊丸的常用賦形劑及制法 |
4 |
||
2.蠟丸的常用賦形劑及制法 |
4 |
|||
(六)滴丸 |
1.滴丸的特點 |
4 |
||
2.常用基質的種類與選用 |
4 |
|||
3.冷卻劑的種類與選用 |
4 |
|||
4.滴丸的制法 |
4 |
|||
(七)丸劑的包衣與質量檢查 |
1.丸劑包衣的目的、種類及材料 |
4 |
||
2.丸劑的質量檢查 |
4 |
|||
十四、顆粒劑 |
(一)顆粒劑的分類與特點 |
1.顆粒劑的特點 |
4 |
|
2.顆粒劑韻分類 |
4 |
|||
(二)顆粒劑的制法與質量要求 |
1顆粒劑的制法 |
4 |
||
2.顆粒劑的質量要求 |
4 |
|||
十五、片劑 |
(一)概述 |
1.片劑的特點 |
4 |
|
2.片劑的分類 |
4 |
|||
(二)片劑的賦形劑 |
1.稀釋劑與吸收劑 |
4 |
||
2.潤濕劑與黏合劑 |
4 |
|||
3.崩解劑 |
4 |
|||
4.潤滑劑 |
4 |
|||
(三)片劑的制備 |
1.制顆粒 |
4 |
||
2.壓片 |
4 |
|||
(四)片劑的包衣 |
1.片劑的包衣目的 |
4 |
||
2.片劑包衣物料的種類 |
4 |
|||
(五)片劑的質量檢查 |
1.外觀檢查 |
4 |
||
2.硬度檢查 |
4 |
|||
3.重量差異 |
4 |
|||
4.崩解時限 |
4 |
|||
5.鑒別試驗 |
4 |
|||
6.含量測定 |
4 |
|||
7.溶出度 |
4 |
|||
十六、氣霧劑 |
(一)概述 |
1.氣霧劑的分類 |
4 |
|
2.吸入氣霧劑的吸收特點 |
4 |
|||
(二)氣霧劑的組成 |
1.藥物與附加劑 |
4 |
||
2.拋射劑 |
4 |
|||
3.耐壓容器 |
4 |
|||
4.閥門系統 |
4 |
|||
(三)氣霧劑的制備與質量檢查 |
1.氣霧劑的制法 |
4 |
||
2.氣霧劑的質量檢查 |
4 |
|||
十七、膜劑 |
(一)概述 |
1.膜劑的特點 |
4 |
|
2.膜劑的分類 |
4 |
|||
(二)膜劑原輔料與制備 |
1.膜劑輔料的種類 |
4 |
||
2.膜劑的制備 |
4 |
|||
十八、藥物制劑新技術 |
(一)β-環糊精包合技術 |
1.β-環糊精包合的作用 |
4 |
|
2.包合物的制備方法 |
4 |
|||
(二)微型包囊技術 |
1.微型包囊的含義與特點 |
4 |
||
2.常用包囊材料 |
4 |
|||
3.相分離-凝聚法制備微囊的工藝流程 |
4 |
|||
(三)固體分散技術 |
1.固體分散體的含義與特點 |
4 |
||
2.常用載體的種類 |
4 |
|||
3.固體分散體的制法 |
4 |
|||
十九、中藥制劑的穩定性 |
(一)影響中藥制劑穩定性的因素及穩定化方法 |
1.影響中藥制劑穩定性的因素 |
4 |
|
2.延緩藥物水解的方法 |
4 |
|||
3.防止藥物氧化的方法 |
4 |
|||
(二)藥劑穩定性的試驗方法 |
1.留樣觀察法 |
4 |
||
2.加速試驗法 |
4 |
|||
3.藥物制劑半衰期和有效期的求算方法 |
4 |
|||
二十、中藥制劑的生物有效性評價 |
(一)概述 |
生物藥劑學的研究內容 |
4 |
|
(二)溶出度與生物利用度 |
1.生物利用度的含義與表達 |
4 |
||
2.溶出度的含義與理論依據 |
4 |
|||
二十一、藥物制劑的配伍變化 |
(一)概述 |
研究藥物配伍變化的目的 |
4 |
|
(二)配伍變化的類型 |
藥物配伍變化的類型 |
4 |
||
(三)藥劑學的配伍變化 |
1.物理配伍變化 |
4 |
||
2.化學配伍變化 |
4 |
中藥調劑學
考試學科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考試科目 |
中 藥 調 劑 學 |
一、中藥處方與處方應付 |
(一)組方原則 |
1.處方 |
4 |
2.君臣佐使 |
4 |
|||
3.處方配伍規律 |
4 |
|||
(二)處方類型 |
1.處方的意義 |
4 |
||
2.處方的分類 |
4 |
|||
(三)處方格式 |
處方格式和項目 |
4 |
||
(四)處方常用術語 |
1.處方常用術語及分類 |
4 |
||
2.藥引 |
4 |
|||
3.處方腳注 |
4 |
|||
(五)處方管理制度 |
處方管理制度 |
4 |
||
(六)處方藥品的規范化名稱 |
1.處方藥品正名與應付常規 |
4 |
||
2.處方藥品合寫與應付 |
4 |
|||
3.藥品別名與應付 |
4 |
|||
二、中藥配伍及用藥禁忌 |
(一)中藥配伍 |
1.七情配伍 |
4 |
|
2.相畏 |
4 |
|||
3.相反 |
4 |
|||
4.相惡 |
4 |
|||
(二)用藥禁忌 |
1.配伍禁忌 |
4 |
||
2.十八反 |
4 |
|||
3.十九畏 |
4 |
|||
4.妊娠用藥禁忌 |
4 |
|||
5.中藥注射劑的配伍禁忌與中西藥物合用配伍禁忌 |
4 |
|||
三、合理用藥 |
(一)合理用藥概述 |
合理用藥的意義和目的 |
4 |
|
(二)合理用藥指導 |
合理用藥的指導原則 |
4 |
||
(三)中藥不良反應監測 |
1.藥品不良反應監測 |
4 |
||
2.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制度 |
4 |
|||
3.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范圍 |
4 |
|||
4.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程序 |
4 |
|||
(四)中藥不良反應與藥源性疾病 |
1中藥藥源性疾病 |
4 |
||
2.中藥不良反應監測制度 |
4 |
|||
3.中藥不良反應監測方法與內容 |
4 |
|||
4.中藥不良反應及藥源性疾病的分類和臨床表現 |
4 |
|||
5.引起中藥不良反應的常見原因及防治原則 |
4 |
|||
(五)中西藥相互作用 |
中西藥合用的意義及合用中的不合理配伍 |
4 |
||
(六)藥物經濟學 |
藥物經濟學的意義和評價方法 |
4 |
||
四、特殊中藥的調劑與管理 |
(一)麻醉中藥的調劑與管理 |
1.麻醉中藥品種 |
4 |
|
2.麻醉中藥的使用 |
4 |
|||
3.麻醉中藥處方管理制度 |
4 |
|||
(二)毒性中藥的調劑與管理 |
1.毒性中藥的品種與分類 |
4 |
||
2.毒性中藥的調配管理制度 |
4 |
|||
3.毒性中藥的用量用法 |
4 |
|||
4.毒性中藥處方管理制度 |
4 |
|||
5.常見中藥中毒反應和處理的基本原則 |
4 |
|||
五、中藥用量與計量 |
(一)中藥用量 |
1.中藥的用量 |
4 |
|
2.確定中藥用量的依據 |
4 |
|||
3.特殊藥材的處方用量 |
4 |
|||
(二)中藥計量及計量工具 |
1.古今度量衡對照及換算 |
4 |
||
2.常用中藥計量工具 |
4 |
|||
3.戥子的校訂、使用與保護 |
4 |
|||
六、中藥調劑設施及工作制度 |
(一)基本設施 |
1.飲片斗柜及調劑臺 |
4 |
|
2.常用調劑工具及用途 |
4 |
|||
(二)斗譜排列原則 |
1.斗譜的排列原則 |
4 |
||
2.特殊中藥的存放 |
4 |
|||
(三)調劑用藥的供應 |
1.調劑用藥供應 |
4 |
||
2.查斗、裝斗、調配、保管的關系 |
4 |
|||
七、飲片調劑操作規程 |
(一)收方 |
收方與處方審查(含制度下同) |
4 |
|
(二)計價 |
計價的原則與方法 |
4 |
||
(三)調配 |
中藥處方的調配 |
4 |
||
(四)復核 |
復核的原則及工作程序 |
4 |
||
(五)發藥 |
發藥的工作程序 |
4 |
||
(六)調劑質量管理 |
1.配發藥劑的質量要點 |
4 |
||
2.檢查方法及質量評定 |
4 |
|||
(七)常用中藥傳統術語 |
常用中藥傳統術語 |
4 |
||
八、中成藥調劑操作規程 |
(一)中成藥調劑操作規程 |
1.中成藥調劑 |
4 |
|
2.中成藥調劑操作規程 |
4 |
|||
3.藥品有效期的推算及判定 |
4 |
|||
(二)中成藥處方藥 |
1.中成藥處方藥 |
4 |
||
2.常用中成藥處方藥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項 |
4 |
|||
(三)中成藥非處方藥 |
1.中成藥非處方藥 |
4 |
||
2.非處方藥的遴選原則 |
4 |
|||
3.常用中成藥非處方藥品種 |
4 |
|||
(四)醫療機構自制制劑 |
1.醫療機構自制制劑基本概念 |
4 |
||
2.醫療機構自制制劑配制規范 |
4 |
|||
3.醫療機構自制制劑使用注意 |
4 |
|||
九、中藥煎服 |
(一)煎藥 |
1.湯劑概述 |
4 |
|
2.湯劑的煎煮 |
4 |
|||
3.中藥特殊煎藥方法 |
4 |
|||
(二)服藥 |
1.服藥溫度 |
4 |
||
2.服藥劑量 |
4 |
|||
3.服藥時間及次數 |
4 |
|||
4.服藥飲食禁忌 |
4 |
|||
(三)煎藥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規 |
1.煎藥工作制度 |
4 |
||
2.煎藥操作常規及質量評價 |
4 |
|||
十、醫院藥品采購與供應 |
(一)藥品采購管理 |
1.藥品采購基本制度與程序+ |
4 |
|
2.藥品集中采購與招標采購 |
4 |
|||
(二)藥品人、出庫管理 |
藥品入、出庫管理 |
4 |
||
十一、中藥品質變異 |
(一)影響中藥品質變異的因素 |
1.中藥變質的自身因素 |
4 |
|
2.中藥變質的環境因素 |
4 |
|||
(二)霉變 |
1.中藥發霉的原因 |
4 |
||
2.預防中藥霉變的措施 |
4 |
|||
3.常見的霉菌種類 |
4 |
|||
(三)蟲蛀 |
1.常見的中藥害蟲 |
4 |
||
2.中藥害蟲的危害性 |
4 |
|||
3.害蟲的主要來源 |
4 |
|||
4.害蟲蛀蝕的防治措施 |
4 |
|||
(四)變色 |
變色及易變色的品種 |
4 |
||
(五)泛油 |
中藥泛油及易泛油品種 |
4 |
||
(六)氣味散失 |
中藥氣味散失的原因及品種 |
4 |
||
(七)其他變異現象 |
1.升華 |
4 |
||
2.風化 |
4 |
|||
3.潮解溶化 |
4 |
|||
4.粘連 |
4 |
|||
5.腐爛 |
4 |
|||
十二、中藥養護技術 |
(一)干燥養護技術 |
干燥養護技術的種類及應用 |
4 |
|
(二)冷藏養護技術 |
冷藏養護技術及應用 |
4 |
||
(三)埋藏養護技術 |
埋藏養護技術的種類及應用 |
4 |
||
(四)化學藥劑養護技術 |
化學藥劑養護技術及應用 |
4 |
||
(五)對抗同貯養護技術 |
對抗同貯養護技術及應用 |
4 |
||
(六)氣調養護技術 |
氣調養護技術及應用 |
4 |
||
(七)常用中藥材的養護 |
1.根及根莖類藥材的養護 |
4 |
||
2.葉、花、全草類中藥的養護 |
4 |
|||
3.果實與種子類藥材的養護 |
4 |
|||
4.莖皮類藥材的養護 |
4 |
|||
5.菌類藥材的養護 |
4 |
|||
6.動物類藥材的養護 |
4 |
|||
7.貴細藥的養護 |
4 |
|||
8.鮮藥的養護 |
4 |
|||
(八)中藥飲片的養護 |
1.中藥飲片的養護方法 |
4 |
||
2.中藥飲片的變異現象 |
4 |
|||
(九)中成藥養護 |
1.常見中成藥劑型的養護技術 |
4 |
||
2.中成藥常見的變質現象 |
4 |
|||
十三、醫院藥檢工作及藥品質量管理 |
|
1.藥檢室的設置 |
4 |
|
2.藥檢工作職責和制度 |
4 |
|||
3.常用的藥品質量檢驗方法與要點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