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要求 |
科目 |
|
核細胞增多 |
(2)血象 |
熟練掌握 |
3,4 |
|
癥的實驗診 |
(3)骨髓象 |
掌握 |
3,4 |
|
斷 |
(4)血清學檢查 |
熟練掌握 |
2,3 |
十八、血栓 |
1.血管壁止 |
(1)血管壁的結構與調控 |
了解 |
1,2 |
與止血的基 |
血功能 |
(2)血管壁止血功能 |
了解 |
1,2 |
本理論 |
2.血小板止 |
(1)血小板結構及特點 |
了解 |
1,2 |
|
血功能 |
(2)血小板生化組成、代謝 |
了解 |
1,2 |
|
|
(3)血小板止血功能 |
掌握 |
1,2 |
|
3.血液凝血 |
(1)凝血因子種類、特性 |
掌握 |
1,2 |
|
機制 |
(2)凝血機制(內源凝血途徑、外源凝血途徑) |
掌握 |
1,2 |
|
4.抗血液凝固系統 |
(1)體液抗凝作用 |
掌握 |
1,2 |
|
5.纖維蛋白 |
(1)纖溶系統組成及特性 |
掌握 |
1,2 |
|
溶解系統 |
(2)纖維蛋白溶解機制 |
掌握 |
1,2 |
|
6.血液流變 |
(1)血液流動性和粘滯性特性 |
了解 |
1,2 |
|
學 |
(2)影響血液黏度的因素 |
了解 |
1,2 |
十九、檢驗基本方法 |
1.篩查試驗 |
(1)一期止血缺陷篩查試驗 ①出血時間的原理、臨床意義、操作及注意事項 ②束臂試驗的原理、臨床意義、操作及注意事項 |
掌握 了解 |
2,3 1,2 |
(2)二期止血缺陷篩查試驗 ①凝血酶原時間(PT)的原理、臨床意義、操作及注意事項 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 PTT)的原理、臨床意義、操作及注意事項 |
熟練掌握 熟練掌握 |
3,4 3,4 |
||
2.血管壁檢驗 |
(1)血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檢測(抗原檢測和 vWF瑞斯托霉素輔因子活性檢測) ①原理 ②臨床意義 ③操作及注意事項 |
掌握 了解 掌握 |
1,2 2,3 3,4 |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要求 |
科目 |
|
3.血小板檢 |
(1)血小板生存時間 |
|
|
|
驗 |
①原理 |
了解 |
1,2 |
|
|
②臨床意義 |
了解 |
2,3 |
|
|
③操作及注意事項 |
了解 |
2,3 |
(2)血小板相關免疫球蛋白檢測①原理 |
掌握 |
1,2 |
||
②臨床意義 |
掌握 |
2,3 |
||
|
|
③操作及注意事項 |
熟練掌握 |
3,4 |
(3)血小板聚集試驗 |
|
|
||
|
|
①原理 |
掌握 |
1,2 |
|
|
②臨床意義 |
掌握 |
2,3 |
|
|
③操作及注意事項 |
掌握 |
2,3 |
(4)血小板釋放產物測定 |
|
|
||
|
|
①原理 |
了解 |
1,2 |
|
|
②臨床意義 |
了解 |
2,3 |
|
|
③操作及注意事項 |
了解 |
3,4 |
(5)血漿血栓烷 B2測定 |
|
|
||
|
|
①原理 |
了解 |
1,2 |
|
|
②臨床意義 |
了解 |
2,3 |
|
|
③操作及注意事項 |
了解 |
3,4 |
(6)血塊收縮試驗 |
|
|
||
|
|
①原理 |
了解 |
1,2 |
|
|
②臨床意義 |
了解 |
2,3 |
|
|
③操作及注意事項 |
了解 |
3,4 |
4.凝血因子 |
(1)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測定 |
|
|
|
|
檢驗 |
①原理 |
掌握 |
1,2 |
|
|
②臨床意義 |
掌握 |
1,2 |
|
|
③操作及注意事項 |
掌握 |
2,3 |
(2)凝血因子含量與活性測定 |
|
|
||
|
|
①原理 |
掌握 |
1,2 |
|
|
②臨床意義 |
掌握 |
1,2 |
|
|
③操作及注意事項 |
掌握 |
3,4 |
(3)血漿因子 XIII定性試驗 |
|
|
||
|
|
①原理 |
了解 |
1,2 |
|
|
②臨床意義 |
了解 |
1,2 |
|
|
③操作及注意事項 |
了解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