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檢驗主管技師(臨床免疫學)考試大綱
科目:1-基本知識;2-相關專業知識;3-專業知識;4-專業實踐能力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要求
|
科目
|
|
||||
|
1.抗原抗體反應原理 |
(1)抗原抗體結合力 |
|
|
|
(1)特異性 |
|
|
|
3.影響抗原抗體反應的因素
|
(1)反應物自身因索 |
熟練掌握 |
1 |
|
4.免疫學檢測技術的類型
|
基本類型 |
掌握 |
3 |
|
|
|
(1)顆粒性抗原的制備 |
掌握 |
|
|
(1)佐劑的種類 |
|
|
|
|
(1)免疫動物的選擇 |
|
|
|
4.抗血清的鑒定和保存
|
(1)抗血清的鑒定 |
掌握 |
3 |
|
|
(1)特異性IgG抗體 |
|
|
|
|
1.雜交瘤技術的基本原理 |
(1)雜變瘤技術 |
掌握 |
|
|
(1)單克隆抗體的產生 |
了解 |
|
|
|
(1)人源化抗體 |
|
1 |
|
|
(1)檢驗醫學診斷試劑 |
|
|
|
|
1.凝集反應的特點
|
概念
|
熟練掌握
|
1 |
|
(1)玻片凝集試驗 |
|
|
|
|
(1)間接凝集反應的類型 |
熟練掌握 |
|
|
|
1.沉淀反應的特點
|
|
掌握
|
3 |
|
|
|
|
|
|
(1)單向擴散試驗 |
|
|
|
|
(1)對流免疫電泳 |
了解 |
|
|
5.沉淀反應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
|
|
掌握 |
Z |
|
|
|
(1)基本類型及原理 |
掌握 |
3 |
|
(1)基本原理 |
|
3 |
|
|
(1)基本原理 |
|
3 |
|
4.放射免疫分析技術的應用
|
|
|
|
|
|
|
(1)熒光的基本知識 |
了解 |
|
|
(1)熒光抗體的制備 |
掌握 |
|
|
3.熒光免疫分析的類型 |
(1)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測定 |
熟練掌握 |
|
|
4.熒光免疫技術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
|
(1)熒光抗體技術的應用 |
掌握 |
2 |
|
|
1.酶免疫技術的特點 |
(1) 酶和酶作用底物 |
|
|
|
(1)均相酶免疫測定 |
|
|
|
3.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
(1)基本原理 |
熟練掌握 |
3 |
|
4.酶免疫測定的應用
|
|
掌握
|
4 |
|
|
|
(1)化學發光 |
掌握 |
|
2.化學發光劑和標記技術
|
(1)化學發光劑 |
了解 |
Z |
|
|
(1)直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 |
掌握 |
3 |
|
|
1.生物素的理化性質與標記
|
(1)活化生物索 |
掌握 |
1 |
2.親和索、鏈霉親和素理化性質與標記
|
(1)親和素及其活性 |
|
1 |
|
|
(1)靈敏度 |
|
|
|
|
(1)生物素-親和素系統基本類型及 |
|
|
|
|
|
(1)常用的固相膜 |
|
|
|
(1)膠體金的制備 |
|
|
|
|
(1)免疫滲濾試驗 |
熟練掌握 |
|
|
|
|
(1)標本的處理 |
|
|
2.免疫熒光組織化學技術
|
(1)組織處理 |
掌握 |
4 |
|
|
(1)組織處理 |
掌握 |
4 |
|
|
(1)生物素-親和素法 |
|
|
|
|
(1)免疫標記電鏡技術的原理 |
熟練掌握 |
1 |
|
6.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應用
|
(1)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臨床應用 |
掌握 |
3 |
|
|
|
(1)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離 |
掌握 |
3 |
2.淋巴細胞標志及亞群分類 |
(1)T細胞表面標志及其亞群 |
|
|
|
|
(1)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
|
|
|
4.免疫細胞表面標志的檢測及應用 |
(1)免疫細胞表面標志的檢測方法 |
掌握 |
4 |
|
|
1.淋巴細胞的功能檢測 |
(1)T細胞功能檢測 |
熟練掌握 |
|
2.吞噬細胞功能檢測技術
|
(1)中性粒細胞功能檢測 |
了解 |
3 |
|
3.免疫細胞功能檢測的臨床應用
|
|
|
|
|
十六、細胞因子與細胞黏附因子的測定 |
1.生物學測定方法 |
(1)促進細胞增殖和抑制細胞增殖測 定法 |
掌握 |
3 |
|
(1)ELISA方法 |
了解 |
|
|
3.細胞因子與細胞黏附因子測定的 臨床應用 |
(1)臨床應用 |
|
|
|
|
|
(1)工作原理 |
了解 |
1 |
2.數據的顯示與分析 |
(1)參數 |
掌握 |
|
|
|
(1)免疫檢測樣品制備 |
了解 |
4 |
|
|
(1)淋巴細胞及其亞群的分析 |
掌握 |
|
|
|
1.血清IgG、IgA、IgM測定
|
(1)血清IgG、IgA、IgM測定 |
熟練掌握 |
4 |
2.血清IgD和IgE測定
|
(1)IgD測定及臨床意義 |
掌握 |
4 |
|
3.尿液及腦脊液Ig測定
|
(1)尿液Ig測定及臨床意義 |
熟練掌握 |
|
|
4.血清IgG亞類測定及臨床意義
|
|
掌握 |
4 |
|
5.M蛋白測定及臨床意義
|
|
|
|
|
6.輕鏈測定及臨床意義
|
|
掌握
|
4
|
|
7.冷球蛋白的檢測
|
|
掌握
|
4
|
|
|
|
(1)補體成分的含量與理化特性 |
|
|
2.補體總活性測定
|
|
掌握
|
2
|
|
3,單個補體成分的測定
|
(1)免疫溶血法 |
掌握 |
3 |
|
|
(1)試驗原理 |
掌握 |
4 |
|
|
|
(1)免疫透射比濁法 |
熟練掌握 |
3 |
|
(1)吖啶酯標記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 |
掌握 |
3 |
|
3.自動化熒光免疫分析系統
|
(1)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儀 |
掌握 |
|
|
4.自動化酶聯免疫分析系統
|
|
掌握 |
3 |
|
|
|
(1)與質量保證相關的定義 |
|
1 |
|
(1)標本的正確收集及處理 |
熟練掌握 |
|
|
3.質量保證、室內質控和室間質評之間的關系
|
|
|
|
|
|
|
|
|
|
5.免疫檢驗室內質量控制的數據處理 |
(1)室內質控數據的評價和管理 |
|
|
|
|
1.細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檢測 |
(1)鏈球菌感染 |
熟練掌握 |
|
2.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檢測
|
(1)深部真菌感染 |
掌握 |
|
|
|
(1)流感病毒感染 |
熟練掌握 |
|
|
|
(1)弓形蟲感染 |
|
|
|
|
(1)瘧原蟲感染 |
掌握 |
|
|
|
|
(1)Ⅰ型超敏反應發生機制 |
熟練掌握 |
1 |
|
(1)Ⅱ型超敏反應發生機制 |
熟練掌握 |
1 |
|
|
|
|
|
|
|
(1)Ⅳ型超敏反應發生機制 |
熟練掌握 |
1 |
|
|
1.概述
|
(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
|
掌握
|
3
|
2自身免疫性疾病與 |
(1)自身抗原 |
|
|
|
|
(1)由Ⅱ型超敏反應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
|
|
|
(1)自身抗體的特性 |
掌握 |
3 |
|
5.自身抗體檢測的臨床應用
|
(1)自身抗體檢測的一般原則 |
了解 |
2 |
|
|
(1)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檢測及臨床 |
掌握 |
|
|
|
1.概念及分類
|
|
了解
|
2
|
|
(1)漿細胞異常增殖 |
|
|
|
|
(1)多發性骨髓瘤 |
掌握 |
|
|
|
(1)血清區帶電泳 |
|
|
|
5.異常免疫球蛋白的 |
(1)M蛋白的檢測 |
熟練掌握 |
|
|
|
|
(1)免疫缺陷病分類 |
|
3 |
|
(1)原發性B細胞缺陷 |
|
|
|
|
|
|
|
|
|
(1)B細胞缺陷的檢測 |
熟練掌握 |
|
|
|
|
(1)根據腫瘤抗原的特異性分類 |
|
|
2.機體抗腫瘤的免疫 |
(1)抗腫瘤的細胞免疫機制 |
|
|
|
|
|
|
|
|
|
1.引起排斥反應韻靶抗原
|
(1)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 |
|
|
|
(1)超急性排斥反應 |
|
|
|
|
(1)血清學分型法 |
|
|
|
|
(1)腎臟移植 |
|
|
|
5.排斥反應的預防與 |
(1)組織配型 |
|
|
|
|
(1)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水平檢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