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臨床檢驗技術(技士)考試大綱-臨床化學
科目:1-基本知識;2-相關專業知識;3-專業知識;4-專業實踐能力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一、緒 論
|
1.臨床化學
|
(1)基本概念
|
熟悉
|
1,2
|
(2)臨床化學檢驗及其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
3,4
|
|||
二、糖代謝紊亂及糖尿病的檢查
|
1.糖代謝簡述
|
(1)基礎知識
|
熟練掌握
|
1
|
(2)血糖的來源與去路
|
1,2
|
|||
(3)血糖濃度的調節
|
1,2
|
|||
(4)胰島素的代謝
|
2,3
|
|||
2.高血糖癥與糖尿病
|
(1)高血糖癥
|
熟練掌握
|
3,4
|
|
(2)糖尿病與糖尿病分型
|
2,3
|
|||
(3)糖尿病診斷標準
|
1,2
|
|||
(4)糖尿病的代謝紊亂
|
2,3
|
|||
(5)糖尿病急性代謝合并癥
|
3,4
|
|||
3.糖尿病的實驗室檢查內容、方法學評價、參考值和臨床意義
|
(1)血糖測定
|
熟練掌握
|
3,4
|
|
(2)尿糖測定
|
3,4
|
|||
(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
3,4
|
|||
(4)糖化蛋白測定
|
3,4
|
|||
(5)葡萄糖-胰島素釋放試驗和葡萄糖-C肽釋放試驗
|
3,4
|
|||
(6)糖尿病急性代謝合并癥的實驗室檢查
|
3,4
|
|||
4.低血糖癥的分型及診斷。
|
(1)低血糖癥概念
|
熟悉
|
2,3
|
|
(2)空腹型低血糖
|
2,3
|
|||
(3)餐后低血糖
|
2,3
|
|||
5.糖代謝先天性異常
|
(1)糖原代謝異常
|
了解
|
1,2
|
|
(2)糖分解代謝異常
|
1,2
|
|||
(3)G-6PD缺乏
|
1,2
|
|||
三、脂代謝及高脂血癥的檢查
|
1.血漿脂質、脂蛋白、載脂蛋白、脂蛋白受 |
(1)膽固醇、甘油三酯
|
熟練掌握
|
1,2
|
(2)脂蛋白
|
1,2
|
|||
(3)載脂蛋白
|
1,2
|
|||
(4)脂蛋白受體
|
1,2
|
|||
(5)脂質轉運蛋白和脂蛋白代謝的重要酶類
|
2,3
|
|||
2.脂蛋白代謝及高脂蛋白血癥
|
(1)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低密度、高密度脂蛋白代謝
|
熟練掌握
|
2,3
|
|
(2)高脂蛋白血癥及其分型
|
3,4
|
|||
|
3.脂蛋白、脂質與載脂蛋白測定方法評價及臨床意義
|
(1)膽固醇、甘油三酯測定
|
熟練掌握
|
3,4
|
(2)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測定
|
3,4
|
|||
(3)載脂蛋白AⅠ、B測定
|
3,4
|
|||
(4)脂蛋白(a)測定
|
熟練掌握
|
3,4
|
||
(5)各種脂蛋白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臨床意義
|
2,3
|
|||
四、血漿蛋白質檢查
|
1.主要血漿蛋白質的功能和臨床意義
|
(1)前白蛋白、白蛋白、α2--巨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轉鐵蛋白
|
熟練掌握
|
3,4
|
(2)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結合珠蛋白、銅藍蛋白、C-反應蛋白
|
熟悉
|
3,4
|
||
(3)免疫球蛋白(詳見免疫學檢驗)
|
了解
|
|
||
2.血漿蛋白質測定、參考值及其臨床意義
|
(1)血漿總蛋白、白蛋白測定
|
熟練掌握
|
3,4
|
|
(2)血清蛋白電泳及在相關疾病時血漿蛋白電脈圖譜的主要變化特征
|
3,4
|
|||
3.急性時相反應蛋白
|
(1)概念、種類
|
熟悉
|
2,3
|
|
(2)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急性時相反應進程中的變化特點及臨床意義
|
3,4
|
|||
五、診斷酶學
|
1.血清酶
|
(1)分類、生理變異與病理生理機制
|
了解
|
1,2
|
(2)酶活性與酶質量測定方法及其評價
|
熟練掌握
|
3,4
|
||
(3)同工酶及其亞型測定的臨床意義
|
3,4
|
|||
2.常用血清酶及同工酶測定的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
(1)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和其亞型
|
掌握
|
3,4
|
|
(2)乳酸脫氫酶及同工酶
|
3,4
|
|||
(3)氨基轉移酶及同工酶
|
3,4
|
|||
(4)堿性磷酸酶及同工酶
|
3,4
|
|||
(5)γ-谷氨酰基轉移酶及同工酶
|
3,4
|
|||
|
(6)淀粉酶及同工酶
|
|
3,4
|
|
(7)酸性磷酸酶及同工酶
|
3,4
|
|||
3、酶促反應動力學
|
(1)酶促反應
|
熟練掌握
|
|
|
|
(2)酶活性濃度測定方法
|
|
||
六、體液平衡紊亂及其檢查
|
1.機體水、電平衡理論、重要電解質檢查方法、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
(1)體液中水、電解質平衡
|
掌握
|
1,2
|
(2)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
熟練掌握
|
1,2
|
||
(3)鉀、鈉、氯測定及方法學評價
|
熟悉
|
3,4
|
||
2.血氣及酸堿平衡紊亂理論、檢查指標、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
(1)血液氣體運輸與血液PH值
|
熟練掌握
|
3,4
|
|
(2)血氣分析各種試驗指標的定義及其臨床意義
|
3,4
|
|||
(3)酸堿平衡紊亂分類及如何根據試驗結果進行判斷
|
3,4
|
|||
3.血氣分析技術
|
(1)儀器原理
|
了解
|
3,4
|
|
(2)本采集和運送
|
掌握
|
3,4
|
||
七、鈣、磷、鎂代謝與微量元素
|
1.鈣、磷、鎂代謝
|
(1)鈣、磷、鎂的生理功能
|
掌握
|
1,2
|
(2)鈣、磷、鎂代謝及其調節
|
掌握
|
1,2
|
||
(3)鈣、磷、鎂測定的臨床意義及方法評價
|
熟練掌握
|
3,4
|
||
2.微量元素
|
(1)微量元素分布及生理功能
|
熟悉
|
1,2
|
|
(2)鋅、銅、硒、鉻、鈷、錳、氟、碘的生理作用與代謝
|
1,2
|
|||
(3)微量元素與疾病的關系
|
3,4
|
|||
八、治療藥物監測
|
1.治療藥物代謝與監 |
(1)藥物在體內運轉的基本 |
掌握
|
1,2
|
(2)藥代動力學基本概念
|
了解
|
1,2
|
||
(3)影響血藥濃度主要因素與藥物效應
|
了解
|
1,2
|
||
(4)臨床上需要進行監測的藥物和臨床指征
|
熟練掌握
|
3,4
|
||
2.治療藥物監測方法
|
(1)標本采集時間與注意事項
|
掌握
|
3,4
|
|
(2)常用測定方法種類及原理
|
熟悉
|
3,4
|
||
九、心肌損傷的標志物
|
1.酶學檢查
|
(1)急性心肌梗死時心肌酶及標志蛋白的動態變化
|
熟練掌握
|
2,3
|
(2)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和同工酶亞型、乳酸脫氫酶及同工酶檢查在心肌損傷診斷中的臨床意義及方法評價
|
3,4
|
|||
2.肌鈣蛋白、肌紅蛋白檢查及BNP/NTproBNP
|
(1)肌鈣蛋白T和I的測定及其在心肌損傷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
熟練掌握
|
2,3
|
|
(2)肌紅蛋白測定及其在心肌損傷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
3,4
|
|||
(3)在診斷心肌梗塞和進行溶栓治療時,綜合考慮應選擇的試驗及其臨床意義
|
2,3,4
|
|||
(4)BNP/NTproBNP臨床應用
|
3,4
|
|||
十、肝膽疾病的實驗室檢查
|
1.肝膽生化
|
(1)肝臟的代謝
|
了解
|
2,3
|
(2)肝臟的生物轉化功能
|
熟練掌握
|
1,2
|
||
(3)膽汁酸代謝紊亂與疾病
|
3,4
|
|||
(4)膽紅素代謝與黃疸
|
3,4
|
|||
2.肝膽疾病的檢查
|
(1)酶學檢查(ALT、AST、ALP、GGT、ChE)方法學評價、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
熟練掌握
|
3,4
|
|
(2)膽紅素代謝產物(血漿總膽紅素、結合與未結合膽紅素,尿膽紅素及尿膽原)和膽汁酸測定的方法學評價及臨床意義
|
熟練掌握
|
3,4
|
||
(3)肝纖維化標志物(III、IV型膠原等)的測定及其臨床意義
|
熟悉
|
3,4
|
||
(4)肝昏迷時的生化變化及血氨測定
|
掌握
|
3,4
|
||
3.肝細胞損傷時的其他有關檢查及臨床意義
|
(1)蛋白質代謝異常的檢查
|
了解
|
3,4
|
|
(2)糖代謝異常的檢查
|
了解
|
1,2
|
||
(3)脂代謝異常的檢查
|
了解
|
3,4
|
||
|
(4)各種急、慢性肝病時綜合考慮應選擇的試驗及其臨床意義
|
掌握
|
3,4
|
|
十一、腎功能及早期腎損傷的檢查
|
1.腎臟的功能
|
(1)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
熟練掌握
|
1,2
|
(2)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
1,2
|
|||
(3)腎小管與集合管的排泄功能
|
1,2
|
|||
(4)腎功能的調節
|
1,2
|
|||
2.腎小球功能檢查及其臨床意義
|
(1)內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尿素和尿酸測定、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
熟練掌握
|
3,4
|
|
(2)各試驗的靈敏性、特異性、測定方法及評價
|
掌握
|
3,4
|
||
3.腎小管功能檢查及其臨床意義
|
(1)有關近端腎小管功能檢查的試驗
|
了解
|
3,4
|
|
(2)腎濃縮稀釋試驗
|
掌握
|
3,4
|
||
(3)尿滲量與血漿滲量
|
熟練掌握
|
3,4
|
||
(4)自由水清除率
|
掌握
|
3,4
|
||
(5)各試驗的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
熟練掌握
|
3,4
|
||
4.早期腎損傷檢查及其臨床意義
|
(1)尿微量白蛋白及轉鐵蛋白
|
熟練掌握
|
3,4
|
|
(2)尿中有關酶學檢查
|
熟練掌握
|
3,4
|
||
(3)尿低分子量蛋白
|
掌握
|
3,4
|
||
十二、胰腺疾病的檢查
|
1.胰腺的功能
|
(1)外分泌功能
|
熟練掌握
|
1,2
|
(2)外分泌功能在胰腺疾病時的變化
|
2,3
|
|||
2.胰腺疾病的檢查,方法學評價及其臨床意義
|
(1)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測定的方法
|
熟練掌握
|
3,4
|
|
(2)胰脂肪酶、胰蛋白酶測定
|
掌握
|
3,4
|
||
(3)胰腺功能試驗
|
了解
|
3,4
|
||
(4)急性胰腺炎的實驗室診斷
|
熟練掌握
|
3,4
|
||
十三、內分泌疾病的檢查
|
1.甲狀腺內分泌功能紊亂的檢查
|
(1)甲狀腺激素代謝及其調節
|
熟練掌握
|
1,2
|
(2)甲狀腺功能紊亂與其主要臨床生化改變
|
掌握
|
2,3
|
||
|
|
|
|
|
(3)甲狀腺激素與促甲狀腺激素測定及其臨床意義、相關疾病的實驗診斷程序
|
熟練掌握
|
3,4
|
||
2.腎上腺內分泌功能紊亂的檢查
|
(1)腎上腺激素代謝及其調節
|
熟練掌握
|
1,2
|
|
(2)腎上腺功能紊亂與主要臨床生化改變
|
掌握
|
2,3
|
||
(3)腎上腺髓質激素代謝物測定在嗜鉻細胞病診斷中的應用
|
掌握
|
3,4
|
||
(4)血、尿中糖皮質激素代謝物測定的臨床意義
|
掌握
|
3,4
|
||
3.下丘腦-垂體內分泌功能紊亂的檢查
|
(1)下丘腦-垂體內分泌激素代謝及其調節
|
熟悉
|
1,2
|
|
(2)下丘腦-垂體內分泌功能紊亂與臨床生化改變
|
熟悉
|
1,2
|
||
(3)生長激素測定的臨床意義
|
3,4
|
|||
4.性腺內分泌功能紊亂的檢查
|
(1)性激素的功能及其分泌調節
|
掌握
|
1,2
|
|
(2)性激素分泌功能紊亂與臨床生化改變
|
3,4
|
|||
(3)性激素測定的臨床意義、相關疾病的實驗診斷選擇
|
3,4
|
|||
十四、臨床化學常用分析技術
|
1.臨床化學常用分析方法
|
(1)光譜分析、電泳技術、離心技術、層析技術、電化學分析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應用
|
熟悉
|
1,2
|
2.酶和代謝物分析技術
|
(1)酶質量分析技術、原理和應用評價
|
熟悉
|
3,4
|
|
(2)酶活性測定方法分類、原理、優缺點及應用
|
3,4
|
|||
|
(3)工具酶的概念、代謝物測定中常 |
|
1,3
|
|
3.臨床化學方法的建立
|
(1)方法建立的根據
|
熟悉
|
2,3
|
|
(2)方法的建立過程
|
3,4
|
|||
(3)方法的評價
|
3,4
|
|||
(4)方法建立后的臨床觀察
|
3,4
|
|||
十五、臨床化學自動分析儀
|
1.臨床化學自動分析儀的類型與性能評價
|
(1)臨床化學自動分析儀的類型、工原理、優缺點及性能評價
|
熟悉
|
3,4
|
(2)臨床化學自動分析儀的發展方向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