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對健康概念的認識,歸納起來,其演變過程是:①沒有疾病就是健康;②生理、心理健全就是健康;③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就是健康。
1948年WHO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疾病和身體缺陷,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況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健康的模式
(一)健康---疾病連續相模式
在健康-疾病連續相模式中,健康是指人在不斷適應內外環境變化過程中所維持的生理、心理、情緒、精神、智力及社會等方面的動態平衡狀態;疾病則指人的某方面功能較之于以前的狀況處于失常的狀態。健康-疾病連續相即指健康與疾病為一種連續的過程,處于一條連線上,其活動范圍可從瀕臨死亡至最佳健康狀態(圖1-2-1)。
任何人任何時候的健康狀況都會在這連續相兩端之間的某一點上占據一個位置,且時刻都在動態變化之中。
連續相上的任何一點都是個體身、心、社會諸方面功能的綜合表現,而非單純的生理上有無疾病。如一個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行為紊亂、社會適應不良者,其在連續相上所占的位置更多地偏向于健康不良側。
護士應用該模式可幫助服務對象明確其在健康疾病連續相上所占的位置,并協助其充分發揮各方面功能從而盡可能達到健康良好狀態。
(二)最佳健康模式
最佳健康模式由Dunn(鄧恩)1961年提出。他認為健康僅僅是“一種沒有病的相對穩定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和環境協調一致,表現出相對的恒定現象”。而人應設法達到最佳健康水平,即在其所處的環境中,使人的各方面功能得以最佳發揮,以發展其最大的潛能。
最佳健康模式更多地強調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的保健活動,而非單純的治療活動。因此護士可應用最佳健康模式,幫助服務對象進行著眼于發揮機體最大功能和發展潛能的活動,從而幫助其實現最佳健康。
習題
A型題
1.對于健康的認識,正確的是?
A.健康是絕對的,疾病是相對的
B.健康是相對的,疾病也是相對的
C.將康是相對的,疾病是絕對的?
D.健康是靜態的,疾病是動態的
E.健康是動態的,疾病是靜態的
2.對于健康的認識,錯誤的是?
A .健康是動態的連續變化過程
B.健康和疾病具有明顯的界限
C.在一定條件下,健康和疾病可相互轉化?
D.健康是因人而異的
E.健康是相對的
三、影響健康的因素
(一)環境因素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和物質條件的總和。它對人類健康影響極大,除一些遺傳性疾病外,所有疾病或多或少與環境相關。
1.自然環境因素 自然界中的空氣、水、陽光、糧食、蔬菜、動物等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然而在這個環境中,存在有許多危害人類健康的成分,如水質的污染,空氣中含量過高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糧食、蔬菜中殘留的農藥等。
2.社會因素
(1)政治制度:是否將公民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并積極采取措施以促進公眾健康,政治制度能產生很大的影響。
(2)社會經濟因素:社會經濟狀況與個人經濟條件的好壞都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水平。
(3)文化教育因素:文化教育因素通過影響人類素質間接影響人們的健康意識。
(二)機體的生物學因素
1.遺傳因素 遺傳是影響人類健康的一大因素。由于遺傳病種多(達2000種以上)、發病率高(占一般病的20%),且許多病種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給家庭、倫理、道德、法制和醫療康復帶來很大難題。
2.心理因素 消極的心理因素可引發許多疾病。祖國醫學早就有“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之說,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許多慢性病與心理因素有關,如心血管病、腫瘤等。
(三)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們長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經濟、社會、風俗、規范特別是家庭影響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習慣、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識。許多疾病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有關。因此應大力提倡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獲得保健設施的可能性
衛生保健設施因素包括醫療保健網絡是否健全、醫療保障體系是否完善及群體是否容易獲得及時有效的衛生保健和醫護等方面的照顧。
習題
A型題
1.屬于自然環境的是?
A.風俗習慣
B.社會交往
C.空氣、水?
D.政治
E.法律
2.影響健康因素包括以下哪個選項?
A.自然環境因素
B.社會經濟因素
C.遺傳因素
D.生活方式
E.以上都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