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摘要:患者男性,62歲,因右下肺癌擬行右下肺葉切除術。身高1.67m,體重65kg,血壓20/12kPa,心率64次/分。既往有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有七年冠心病病史,二年前有心肌梗塞,近年無心絞痛發作。能進行正常生活與工作。心電圖檢查無異常。肝腎功能生化檢查各項正常。
提問:估計此病者病情哪些是對的?
1.此病人ASA病情估計分級為第3級
2.此病人ASA病情估計分級為第4級
3.術前應檢查呼吸道解剖及其病理改變
4.術前一天應停止吸煙
5.術前肺功能測定,若最大通氣量(MVV)<估計值的50%行全肺切除是危險的
6.檢查腦電圖
7.有過心肌梗塞應延遲手術
8.心電圖正常可不按心臟病人麻醉處理
提示:病人痰少,無咯血,雙肺呼吸音清晰,頸部發育正常,口腔及呼吸道無解剖異常。
提問:選擇何種麻醉方法較合適?
1.針刺麻醉+局麻
2.雙腔管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3.氣管骨插普魯卡因靜脈復合麻醉
4.氣管內靜吸復合麻醉
5.面罩給氧全憑靜脈麻醉
提示:病人入手術室后,精神緊張,血壓升達24/13kPa,心率100次/分,呼吸18次/分,順利完成了麻醉誘導及氣管插管。
提問:關于氣管插管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1.導管進入氣管的長度成人為5cm,小兒2-3cm
2.氣管導管插入過深,易進入左支氣管
3.下頜發育不全的病人通常經口腔明視插管操作是困難的
4.快速誘導插管可順利解除呼吸道不全梗阻
5.主動脈瘤壓迫氣管是行氣管插管的適應證
6.插管前若用局部麻藥向舌作充分噴霧,幾乎可完全抑制插管時的循環反應
7.誘導時適當增加芬太尼藥量,可減輕氣管插管時的循環反應
8.適量的給予β-阻滯劑可減輕插管時的應激反應
提示:病人的SOP299%,呼氣末CO2波形,波幅正常。
提問:控制呼吸時,在麻醉機上哪些操作和參數是正確的?
1.成人呼吸頻率為每分鐘10-15次,小兒20-30次
2.成人呼吸頻率為每分鐘16-18次,小兒25-40次
3.成人潮氣量為200ml
4.吸氣時壓力7-15cmH2O
5.吸氣時壓力20-40cmH2O
6.吸氣與呼氣比保持在1:1
7.吸氣與呼氣比保持在1:1.5
8.呼氣末CO2波形出現凹陷說明呼吸道梗阻
9.呼氣末CO2波形出現凹陷說明病人出現自主呼吸
10.只要存在自發呼吸就不必要扶助呼吸
提問:關于通氣/血流比值(V/Q)下述哪些是對的?
1.正常人全肺平均通氣/血流比值為0.8-0.9
2.正常人坐位時的V/Q,肺上部低,下部高
3.V/Q增高時,表示生理短路增大
4.V/Q降低時,表示生理死腔增大
5.出血性休克,血壓降低,肺栓塞等是肺泡死腔量增大的原因
提示:病人吸入安氟醚及50%N2O-O2,流量1.0升/分鐘病人血壓維持在17/8kPa,心率80次/分麻醉深度適當,手術已開始。
提問:下列常用吸入麻醉藥的最低有效濃度(MAC),哪些是正確的?
1.氟烷:0.77-0.84%
2.安氟醚1.2%
3.異氟醚1.68%
4.安氟醚1.68%
5.異氟醚1.15%
6.氧化亞氮105%
7.氧化亞氮100%
提問:對MAC影響的結果哪些是正確的?
1.PaCO2在90mmHg以上及10mmHg以下,MAC升高
2.PaCO2在10-90mmHg之間,MAC不受影響
3.代謝性酸中毒時,MAC降低
4.平均動脈壓在50mmHg以下,MAC升高
5.老年人的MAC降低
6.并用其它麻醉及鎮痛藥物時,MAC降低
7.甲狀腺功能升高時MAC升高
8.甲狀腺功能降低時MAC降低
9.代謝性堿中毒時MAC升高
10.使中樞神經兒茶酚胺增加的藥物,MAC升高
提示:手術中心電圖檢查,提示ST段V5水平壓低0.075毫伏,SPO2仍為99%
提問:對這個病人選擇哪些用藥更合適?
1.術前給東莨菪堿比阿托品合適
2.術前給阿托品比東莨菪合適
3.使用乙醚比氟烷為佳
4.使用異氟醚比安氟醚為佳
5.用芬太尼比嗎啡更合適
6.用氯胺酮比芬太尼更好
提問:監測心臟血流動力學方面,哪些指標是正常的?
1.肺毛細血管楔壓(PCWP)8mmHg
2.肺毛細血管楔壓(PCWP)22mmHg
3.心率收縮壓乘積(RPP)9600
4.心率收縮壓乘積(RPP)16120
5.心率收縮壓乘積(RPP)11880
6.三聯指數(TI)168000
7.三聯指數130000
提問:哪些是避免心肌需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1.體溫不升高
2.充分供氧和保行正常血壓
3.血氧飽和度不過低
4.心率不增加過快
5.心室容積(前負荷)不增加過大
6.血壓(后負荷)不過高
提示:此病人術中出血達1200ml。輸血的速度一時跟不上,血壓一度下降為13/6kPa,后經迅速補血補液恢復正常。低血壓可排除麻醉的影響。
提問:出血性休克與心源性休克在下述哪個問題是不同的?
1.CVP降低
2.尿量減少
3.心排血量減少
4.四肢皮膚溫度降低
5.循環血量減少
提問:萬一病人心跳驟停采取哪些心臟復蘇的方法是正確的?
1.立即由術者進行胸內心臟擠壓
2.心臟復蘇首選藥物為“心臟三聯針”
3.心臟復蘇首選藥物為腎上腺素
4.心臟直接電除顫(胸內)電能為100瓦秒
5.腎上腺素靜脈注射,氣管內給藥和心內注射起效時間差別顯著
6.緊急時氣管內給予碳酸氫鈉
7.一次靜注碳酸氫鈉不應超過5%75ml
8.保護腦功能的最有效辦法是脫水降溫和維持稍高的動脈壓
9.和溫應堅持到聽覺恢復
10.降溫應堅持到瞳孔對光反射恢復
提示:病人動脈血氣分析:pH=7.31,PaCO270mmHg BE+8mmol/l
提問:此病人的酸堿平衡失常的診斷哪項是準確的?
1.代謝性酸中毒
2.呼吸性酸中毒并代償性堿中毒
3.代謝性堿中毒并代償性碳酸血癥
4.呼吸性酸中毒并代償性高堿血癥
5.代謝性堿中毒
6.呼吸性堿中毒
提示:病人快速透導時使用琥珀膽堿,術中又以萬可松維持肌松。
提問:使用琥珀膽堿和萬可松時,以下哪些概念是正確的?
1.琥珀膽堿是去極化肌松劑
2.萬可松是非去極化肌松劑
3.琥珀膽堿有快速脫敏作用
4.嚴重燒傷患者使用琥珀膽堿,可引起低鉀血癥
5.心臟、腎臟病患者使用琥珀膽堿比萬可松更佳
6.心力衰竭應用洋地黃的病人,使有琥珀膽堿較合適
7.琥珀膽堿脫敏阻滯時可用新斯的明拮抗
8.萬可松可用新斯的明拮抗
9.4個成串刺激T4/T1恢復到0.75-0.85表示呼吸功能足夠
10.病人清醒,頭抬離枕頭超過5秒鐘,不能表示呼吸功能足夠
答題思路
病歷摘要:患者男性,62歲,因右下肺癌擬行右下肺葉切除術。既往有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有七年冠心病病史,兩年前有心肌梗塞,近年無心絞痛發作。能進行正常生活與工作。體檢:身高1.67m,體重65kg,血壓20/12kPa,心率64次/分。心電圖檢查無異常。肝腎功能生化檢查各項正常。
術前詳細閱讀病歷,并查詢病人。歸納此例麻醉病人有以下特點:①病人將進行的是開胸施行肺葉切除手術;②老年;③既往患者有心肺疾患;存在或潛在有心肺功能的障礙;④屬于心臟病人非心臟手術的麻醉。
提問:估計此患者病情哪些是對的?
√1.ASA病情估計分級為第3級
×2.ASA病情估計分級為第4級
√3.術前應檢查呼吸道解剖及其病理改變
×4.術前一天應停止吸煙
√5.術前肺功能測定,若最大通氣量(MVV)<估計值的50%,則行全肺切除是危險的
6.檢查腦電圖
×7.有過心肌梗塞,應延遲手術
×8.心電圖正常可不按心臟病人麻醉處理
此時考生在胸外科,剛剛閱讀完病歷,并檢查,詢問過病人。此時答題的關鍵詞是“估計病情”,潛在的含義是為了順利通過麻醉和手術。此題第1、2項是全面估計病人情況,以便考生了解此病人對麻醉和手術的耐受能力。因此,應熟記國際較適用的ASA分級標準,以此標準第1項是正確的,第2項是錯的,因病歷中明確說明,患者有肺和心功能障礙,但能進行正常的生活與工作。第3項對估計氣管插管的難度及方式是必須的。第4項是錯的,一般要求是術前3周停止吸煙。第5項的數值和意義是對的,這是估計麻醉及術后危險性很有意義的指標。第6項不是必須的,答了也不為錯,隨著麻醉監測儀器的發展,此項有可能成為一項指標。第7項是錯的。因一般規定,心肌梗塞病人6個月后可行擇期手術,此病人心肌梗塞已兩年了,故不必延遲手術。第8項是錯的,因為平靜時心電圖正常不能否定冠心病,總之,此病人給麻醉者的概念是個老年心臟病人將行開胸肺葉切除,全身情況中等,對麻醉手術有一定代償能力,麻醉手術處理得當,一般是能較順利完成的。
提示:病人痰少,無咯血,雙肺呼吸音清晰,頸部發育正常,口腔及呼吸道無解剖異常。
提問:選擇什么麻醉方法較為合適?
×1.針刺麻醉+局麻
2.雙腔管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3.氣管內插管,普魯卡因靜脈復合麻醉
√4.氣管內靜吸復合麻醉
×5.面罩給氧,全憑靜脈麻醉
此題應重視“較為”二字,因為麻醉選擇不是絕對的,一種手術常可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但是也有相對來說比較更為合適的。因此,不要一項項來答,而要五種方法審閱后,加以比較,第1、5項是錯的,因為不利于術中呼吸管理,操作上也復雜,效果又不一定確實,第2項雖可采用,但有畫蛇添足之嫌,病人痰量不多,又不大咯血,也無濕肺,何必選用雙腔導管呢?答了也不為過。比較合適的是第3、4項,是國內普遍采用的,加之口腔,呼吸道無解剖異常,不難插管,可順利完成操作。
提示:病人入手術室后精神緊張,血壓升達24/13kPa,心率100次/分,呼吸18次/分,順利完成了麻醉誘導及氣管插管。
提問:關于氣管插管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1.導管進入氣管的長度成人為5cm,小兒為2-3cm
×2.氣管導管插入過深,易進入左支氣管
√3.下頜發育不全的病人通常經口腔明視插管操作是困難的
×4.快速誘導插管可順利解除呼吸道不全梗阻
×5.主動脈瘤壓迫氣管是行氣管插管的適應證
×6.插管前若用局部麻藥向舌作充分噴霧,幾乎可完全抑制插管時的循環反應
√7.誘導時適當增加芬太尼藥量,可減輕氣管插管時的循環反應
√8.適量的給予β-阻滯劑可減輕插管時的應激反應
麻醉誘導、氣管插管是全麻中較為緊張而又有一定風險的過程。麻醉者只有掌握關于呼吸道的解剖,氣管插管的禁忌證、適應證,以及插管時的應激反應,加上輕巧準確的操作,才能安全、平穩地完成這一重要操作。此題考的即是這些內容。第1、2項是關于解剖的知識,第1項是正確的,應死記,第2項是錯誤的,因在成人右支氣管與氣管縱軸成角小,氣管插入過深則易進入右支氣管。氣管插管后應常規聽診比較兩肺呼吸音,確定導管位置是否合適。第3、4、5項是關于適應證問題,第3項是正確的,第4項是錯誤的,雖是插管的適應證,但禁用快速插管。第5項是相對禁忌證,嚴格說也是錯的,此病人入手術室后精神緊張,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原有冠心病史,故減輕插管反應是重要的,第7、8項可達到此目的,是對的,第6項是錯誤的,因表麻不能抑制舌根深部發生的反射。
提示:病人的SpO299%,呼氣末CO2波形、波幅正常。
提問:控制呼吸時,在麻醉機上哪些操作和參數是正確的?
√1.成人呼吸頻率為每分鐘10-15次,小兒20-30次
×2.成人呼吸頻率為每分鐘16-18次,小兒25-40次
×3.成人潮氣量為200ml
√4.吸氣時壓力7-15cmH2O
×5.吸氣時壓力20-40cmH2O
×6.吸氣與呼氣比保持在1:1
√7.吸氣與呼氣比保持在1:1.5
×8.呼氣末CO2波形出現凹陷說明呼吸道梗阻
√9.呼氣末CO2波形出現凹陷說明病人出現自主呼吸
×10.只要存在自主呼吸就不必要輔助呼吸
麻醉者掌握控制呼吸的參數及調整操作,如同飛機駕駛員掌握飛機儀表,是保證病人安全、病情平穩的基本條件。因此,此題的有關參數應當熟記。第1、4、7、9項是正確的,第2、3、5、6、8項是錯誤的或正常情況下是不適當的。第10項是絕對的錯誤,因為自主呼吸不能認為是有效的通氣,只有科學的參數指標才是決定是否輔助或控制呼吸的依據。第8、9項是呼吸末CO2的監測,對未接觸過這項監測的麻醉者來說是比較難的,但從發展上來說這是一項重要的指標,應當從理論上予以掌握。
提問:關于通氣/血流比值(V/Q)下述哪些是對的?
√1.正常人全肺平均通氣/血流比值為0.8-0.9
×2.正常人坐位時的V/Q,肺上部低,下部高
×3.V/Q增高時,表示生理短路增大
×4.V/Q降低時,表示生理死腔增大
√5.出血性休克,血壓降低,肺栓塞等是肺泡死腔量增大的原因
麻醉者在呼吸管理的同時,必須了解肺的血流量,只有這樣才能更全面有效的掌握呼吸管理。此提問看來較難,理解后就容易做出正確的回答。在V/Q比值中,不僅要注意V(即病人的通氣量),也應注意Q(病人肺的血流量),Q減少時,V/Q比值增加,Q增加時V/Q比值減少,這樣此題就迎刃而解了。除了第1項應死記外,第2、3、4、5項均能通過理解做出判斷,第2、3、4項是錯的,第5項是對的。
提示:病人吸入安氟醚及50%N2O-O2,流量1.0升/分鐘,病人血壓維持在17/8kPa,心率80次/分,麻醉深度適當,手術已開始。
提問:下列常用吸入麻醉藥的肺泡最低有效濃度(MAC)哪些是正確的?
√1.氟烷:0.77-0.84%
×2.安氟醚1.2%
×3.異氟醚1.68%
√4.安氟醚1.68%
√5.異氟醚1.15%
√6.氧化亞氮105%
×7.氧化亞氮100%
此題是個記憶題,麻醉者必須掌握自已所使用的麻醉劑的強度。這里有個重要概念,即是MAC(肺泡最低有效濃度),MAC越低麻醉效果越強。為了結合實際掌握MAC概念,需了解影響MAC的因素。
提問:對MAC影響的結果哪些是正確的?
×1.PaCO2在90mmHg以上及10mmHg以下,MAC升高
√2.PaCO2在10-90mmHg之間,MAC不受影響
√3.代謝性酸中毒時MAC降低
×4.平均動脈壓在50mmHg以下,MAC升高
√5.老年人的MAC降低
√6.并用其它麻醉及鎮痛藥物時MAC降低
×7.甲狀腺功能升高時MAC升高
×8.甲狀腺功能降低時MAC降低
×9.代謝性堿中毒時MAC升高
√10.使用促中樞神經兒茶酚胺增加的藥物時MAC升高
此題是檢驗麻醉者是否掌握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吸入麻醉劑的濃度可能會高?什么情況下需要吸入麻醉劑的濃度可能會低?與其說要麻醉醫師“記憶”,莫如說更需理解。你只要掌握哪些情況病人對吸入麻醉劑耐受性強,哪些情況病人對吸入麻醉劑耐受性差,就很容易掌握此題的概念了。如PaCO2過高(90mmHg)或PaCO2過低(<10mmHg)時,代謝性酸中毒、貧血、低血壓(平均動脈壓在50mmHg以下)老年人,已用過鎮靜、鎮痛、其它麻醉劑的病人,用過使中樞神經兒茶酚胺減少的藥物(利血平、a甲基多巴等)和妊娠等均使MAC降低,而體溫升高(不超過42℃)、使用促中樞神經兒茶酚胺增加的藥物(右旋苯丙胺等)和腦脊液中Na+增加時(靜注甘露醇、高張鹽水等)可使MAC升高。麻醉時間、晝夜、性別、種屬、甲狀腺功能的高低、代謝性堿中毒、苯腎上腺素引起的高血壓、PaO2在40-500mmHg時則MAC不受影響。理解了影響全麻效果的因素,再記憶個別情況,此題不難掌握。
提示:手術中心電圖檢查,提示ST段V5水平壓低0.075毫伏,SpO2仍為99%。
提問:對這個病人選擇哪些用藥更合適?
√1.術前給東莨菪堿比阿托品合適
×2.術前給阿托品比東莨菪堿合適
√3.使用乙醚比氟烷為佳
√4.使用異氟醚比安氟醚為佳
√5.用芬太尼比嗎啡更合適
×6.用氯胺酮比芬太尼更好
檢查提示ST段V5水平壓低0.075毫伏,壓低超過了0.05毫伏,表明心肌缺血。加之既往有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病史,在麻醉用藥上應盡量選擇對心臟影響小的藥物,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此題的關鍵詞“更合適”,并非肯定一種藥物,而否定另一種用藥。從全面來比較,東莨菪堿比阿托品對心肌氧耗影響小,優點多于阿托品。乙醚有直接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使冠脈血流量增加很多,雖然由于心率增快,而增加心肌氧耗量,但對心肌供氧的增加仍超過耗氧的增加,因此對于冠心病人來說乙醚仍是一個較為安全的麻醉藥,比氟烷對心臟的干擾少得多。異氟醚對心肌的抑制作用較安氟醚為輕,是目前認為適宜于心臟病病人的全麻藥。芬太尼對心肌收縮力和血壓無明顯影響,但使心率減慢。目前認為,對冠心病病人和心臟儲備差的病人,用芬太尼代替嗎啡更為合適。氨胺酮對心肌本身有抑制作用,又由于興奮交感神經中樞,出現對心臟的興奮作用,使心率增快,心臟指數增加,周圍血管阻力加大,心肌氧耗增加,應避免使用。此題提示我們,對心臟病人的用藥要求較高,不僅應盡量避免使用對心肌負變力性的(抑制的)藥物,還應選擇對心臟有益的藥物,要求“錦上添花”。
提問:監測心臟血流動力學狀況,哪些指標是正常的?
√1.肺毛細血管楔壓(PCWP)8mmHg
×2.肺毛細血管楔壓(PCWP)22mmHg
√3.心率收縮壓乘積(RPP)9600
×4.心率收縮壓乘積(RPP)16120
√5.心率收縮壓乘積(RPP)11880
×6.三聯指數(TI)168000
√7.三聯指數130000
麻醉中,對心臟血流動力學及氧耗的監測是極重要的。明確其正常值是對麻醉醫師起碼的要求。此題將心臟血流動力學監測和氧耗的簡繁兩種方法都提出來了。第1、2項需用漂浮導管測定,對一般麻醉醫師要求掌握是不切實際的,但了解其正常值則是應該的。第1項是正常的,第2項是異常的。監測心率收縮壓乘積(Rate-pressure-Product,RPP)是反映心肌供氧與需氧之間平衡最簡便的方法。RPP正常時<12000,TI正常時<150000。
提問:哪些是避免心肌需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1.體溫不升高
×2.充分供氧和保持正常血壓
×3.血氧飽和度不過低
√4.心率不增加過快
√5.心室容積(前負荷)不增加過大
6.血壓(后負荷)不過高
此題的關鍵詞是“心肌”、“需氧量”。冠心病病人的基本矛盾是心肌供氧與需氧之間的矛盾。為防止這個病人發生心肌梗塞,既要防止影響心肌供氧量的因素(如低血壓,缺氧),更應盡力避免增加需氧量的因素。此題考查的是后者。第1項是錯的,因為問的是心肌而不是全身的需氧量,起碼不是主要的。第2項只是供氧問題,也是錯的,第3項是反映供氧的指標,也不對。第4、5項是對的,是對心肌需氧量影響最主要的因素。此兩者的增加和增大,不僅增加心肌的氧耗,且對心肌的血流灌注也有影響。第6項也是個因素,但較前兩者稍次,答了也不為過,因此列為無效答案。
提示:此病人術中出血達1200ml。輸血的速度一時跟不上,血壓一度下降為13/6kPa,后經迅速補血補液恢復正常。低血壓可排除麻醉的影響。
提問:出血性休克與心源性休克在下述哪些情況是不同的?
√1.CVP降低
×2.尿量減少
×3.心排血量減少
×4.四肢皮膚溫度降低
√5.循環血量減少
根據術中提示,引發休克的病因就能判斷,術中病人曾一度發生失血性休克。但對于一個冠心病患者,麻醉醫生還應從一些臨床指標上判斷出血性休克與心源性休克的異同。第1項是對的,當然要結合血壓等指標來判斷。第2、3、4項是錯的,這兩種休克都會出現這些體征。第5項是對的,不難理解。
提問:萬一病人心跳驟停采取哪些心臟復蘇的方法是正確的?
√1.立即由術者進行胸內心臟擠壓
×2.心臟復蘇首選藥物為“心臟三聯針”
√3.心臟復蘇首選藥物為腎上腺素
×4.心臟直接電除顫(胸內)電能為100瓦秒
×5.腎上腺素靜脈注射,氣管內給藥和心內注射起效時間差別顯著
×6.緊急時氣管內給予碳酸氫鈉
√7.一次靜注5%碳酸氫鈉液不應超過75ml
√8.保護腦功能的最有效辦法是脫水降溫和維持稍高的動脈壓
√9. 降溫應堅持到聽覺恢復
×10.降溫應堅持到瞳孔對光反射恢復
一個麻醉醫生對任何一次麻醉都應有心肺復蘇的準備,以便萬一出現手術和麻醉意外,最大程度的減少不良后果。此題考的是心肺復蘇的基本功和基礎知識,第1項是對的,手術室內的心臟復蘇,胸內胸外心臟擠壓孰先孰后,哪種最快最有效先進行哪個。第2項是錯的,起碼不應首選,研究表明“三聯針”使用弊多利少。第3項是對的,且可增大用量。第4項是錯的,電除顫的原則是從低電能開始,開胸電除顫應為5-40瓦秒,胸外電除顫電能為100-200瓦秒,不超過360瓦秒為好,必要時可反復,但不可盲自加大。特別應配合使用腎上腺素、碳酸氫鈉等藥物,堅持有效的心臟擠壓。第5、6項是錯的,三種給藥途徑,起效時間無顯著差異,碳酸氫鈉氣管內給藥是禁忌的。第7、8項是對的,值得提及的是心跳恢復后,應平穩地使動脈壓升至正常或正常偏高的水平(平均動脈壓90-110mmHg),因低血壓將加重無再流現象,高血壓和血壓驟然波動則加重血管源性腦水腫。降溫應在心跳恢復后及早進行。降溫應堅持至聽覺的出現,因聽覺是大腦皮質機能恢復的信號,所以第9項是正確的,第10項是錯誤的。
提示:病人動脈血pH7.31,PaCO270mmHg,BE+8mmol/L。
提問:此病人的酸堿平衡失常的診斷哪項是準確的?
×1.代謝性酸中毒
×2.呼吸性酸中毒并代償性堿中毒
×3.代謝性堿中毒并代償性碳酸血癥
√4.呼吸性酸中毒并代償性高堿血癥
×5.代謝性堿中毒
×6.呼吸性堿中毒
對酸堿平衡失常的診斷是麻醉醫師的基本功之一。此題的關鍵是“準確”。通過pH,PaCO2?BE來判斷。為了準確的診斷,應該有一個清晰的思路。首先頭腦中牢記一個重要方程式,
[HCO3-]
即Henderso-Hasselbalch方程式:pH=PK+log-------------,
α.PaCO2?
20
無論[HCO3-]或PaCO2怎么變化,只要其比值保持-------不變,pH亦將保持7.40不
1
變,pH、HCO3-、PaCO2三量相關,故此公式又稱三量相關方程式。診斷前分析方法:1.根據pH決定是酸血癥還是堿血癥,此例PH7.31,應為酸血癥再看BE與PaCO2的變量關系,反向變量診斷為復合性的酸堿失衡,若BE與PaCO2呈同向變量,可能二者關系為原發過程和繼發代償,此例PaCO2為70mmHg是增高的,BE是+8mmol/L,亦是增高,是同向變量關系。再看pH傾向性,即pH7.31,傾向于PaCO270mmHg(增高),因此“呼吸性”是原發的,BE為+8mmol/L,未超過(15mmol/L)失代償的范圍,所以尚未形成堿中毒,僅有高堿血癥的存在,故第4項的診斷是準確的。學會診斷的思路比死記正常值去診斷更重要。
提示:病人快速麻醉誘導時使用琥珀膽堿,術中又以萬可松維持肌松。
提問:使用琥珀膽堿和萬可松時,以下哪些概念是正確的?
√1.琥珀膽堿是去極化肌松劑
√2.萬可松是非去極化肌松劑
√3.琥珀膽堿有快速脫敏作用
×4.嚴重燒傷患者使用琥珀膽堿,可引起低鉀血癥
×5.心臟、腎臟病患者使用琥珀膽堿比萬可松更佳
×6.心力衰竭應用洋地黃的病人,使有琥珀膽堿較合適
√7.琥珀膽堿脫敏阻滯時可用新斯的明拮抗
√8.萬可松可用新斯的明拮抗
√9.4個成串刺激T4/T1恢復到0.75-0.85表示呼吸功能足夠
×10.病人清醒,頭抬離枕頭超過5秒鐘,不能表示呼吸功能足夠
使用肌松劑,一方面要確保通氣,為手術提供良好的肌松條件,另一方面要掌握藥理特性,避免對病人的危害和肌松延遲,使其術后能及時、有效的恢復呼吸功能,此題考的是后者。第1、2、3項是正確的,第4、5、6項是錯誤的,嚴重燒傷病人,使用琥珀膽堿可引起高血鉀,甚至導致心跳驟停,應警惕。萬可松對心、腎病患者影響小,優于琥珀膽堿。用洋地黃的病人,使用琥珀膽堿易導致心律紊亂,是不合適的。第7、8項是正確的,均可用新斯的明拮抗,拮抗的方法則另當別論。4個成串刺激是監測肌松的基本指標,第9項是正確的,第10項是錯誤的,因為臨床上目前尚不能每個病人都采用4個成串刺激監測肌松,當病人握拳有力,抬頭離枕達5秒以上時,T4/T1可恢復到0.9,說明呼吸功能是足夠的了。
查看:2011年全國各地衛生高級職稱考試報名時間匯總
2011年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1、2011年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報名條件
2、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形式和題型
3、2011年衛生專業技術高級職稱考試報名須知
4、2011年醫學高級職稱考試寶典
5、2011年醫學高級職稱考試試題
6、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相關流程
7、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形式和題型
8、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總分數及分數線